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七十三章 斬衰會葬斧金聲(下)-《戰國野心家》


    第(2/3)頁

    左師大笑道:“你難道沒有聽聞當年墨翟談及楚王子閭事?儒生以為王子閭是仁義之人,墨翟卻認為如果是為了行大義,王子閭應該選擇為君而不是不同意。在墨者看來,君主立廢,不過小事,只要能免遭兵禍便是義舉!焚糧之事不泄,墨者定不關心。唯獨焚糧之事需做的嚴密。”

    此時并未有人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君位再變,也不過是父、兄弟、子嗣之間,似乎這是天地間無可更改的規則,所有的一切謀劃都要在這個規則之中。

    適沒有出現之前的墨者,對于王子閭的事與當時主流的“仁義”判定大不相同。墨子就認為你要覺得你行你就上,你要行還不上那連仁都算不上。對于兄弟子侄之間的奪位,墨者并不是很關心,關心的只是上了之后行不行,但還是沒超越王侯子嗣的范疇。

    大尹點頭同意左師的想法,又道:“若親楚,將來必怒晉。三晉雖強,必勝齊,但楚、秦、齊三國合力,未必便能輸給三晉。三晉勢大,又不能不考慮。商丘、陶邑皆大邑,然而距離三晉太近而距離楚太遠。”

    “將來一旦成事,不能不考慮這件事。”

    “墨翟大義,其弟子適亦有大才,我聽聞那日所及沛地行義事,便說過三晉之事。”

    “其弟子適請行義于沛,曾說沛地、彭城三晉遙遠,將來若三晉勢大,可遷商丘之民前往彭城,以避三晉兵鋒。”

    “傳言既出,我本不在意,如今看來墨者行義果有深意,確有大才,非我等所及。”

    “墨者行義守信,墨翟大才,下面更有諸多人物,沛地必能大治,墨者又守信,十年之約必會遵守,無心權勢,倒是沛地大治,再遷商丘民于彭城,可為都,以避三晉鋒芒。”

    “其二,皇父一族在陶邑商丘勢力頗大,他自有黨羽密布,將來遷民于彭,也可以防止皇父黨羽作亂。若事成后都城仍在商丘,恐其黨羽死士行復仇之事。”

    “如此一來,我們便要提前準備,不可讓墨者以為只有他司城有行義治沛之心,也好讓沛地之民知道我等之名,以備后事。司城皇也不會察覺。”

    大尹這樣一說,在場的這些精于陰謀而少于雄略的人也都逐漸反應過來,紛紛稱道。

    才知道其中深意,墨者竟然早已在為將來事做了準備。

    夸贊了幾句未雨綢繆之類的話后,又感慨了幾句墨者偏偏要行義竟不能為己所用,否則又如何需要今日的這些謀劃?

    感慨之后,大略已定,剩下的便是那些細節,以及事后的利益分配。

    事后的利益分配,才是重中之重,也才是這個同盟能夠堅持下去的最牢不可破的盟約。

    …………

    司城皇府中,父子相對而坐。

    父子未必不能因為權力而成為仇敵,但大部分時候還是比那些盟誓合謀要緊密。

    和那些政敵一樣,甲士環繞府邸,那些前往封地的私密屬下也在準備征召農夫、準備戰車。

    司城皇對于那些童謠憂心忡忡,他們的政敵知道這童謠不是他們編造的,但司城皇卻不得不相信這童謠就是政敵編造的。

    皇父鉞翎寬慰道:“父親,此事不必憂心。若這童謠真有深意,又是那些人所為,必有后續。若有后續,此事大妙!”

    司城皇嘆息道:“妙在何處?”

    “一旦有后續童謠,便可借機誅殺。以劍殺人,需要有名,他們這是送名于我們。只要我們做好準備,勝算極大。若暫無后續,也另有計較,可計長遠。”

    司城皇問道:“如何計長遠?”

    “長遠事,需長遠看。如今三晉尚未得封,田氏雖大也不敢取齊,我等雖也是玄鳥之后,但畢竟已出五服,只可行周公事。若將來三晉得封,田氏取齊,那又另說。”

    皇父鉞翎對于近在眼前的可能,并不擔憂,這時候誰都不能先動,宋公剛薨,尚未安葬,這時候誰先動誰反而被動,只能提前準備以防萬一,卻萬萬不能先出手。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川市| 巨野县| 平陆县| 教育| 贞丰县| 仪征市| 时尚| 上杭县| 乳源| 错那县| 瑞金市| 江川县| 来安县| 察隅县| 青冈县| 宾川县| 龙海市| 阳西县| 景泰县| 睢宁县| 甘谷县| 大兴区| 阿荣旗| 怀集县| 北碚区| 宜阳县| 蒙阴县| 灌云县| 游戏| 苗栗县| 六枝特区| 大理市| 东平县| 将乐县| 奉贤区| 岳普湖县| 大埔县| 阿鲁科尔沁旗| 上高县| 山西省| 定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