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一個人,總是比不過一群人。 百年前,孔夫子有賢人七十二、弟子三千,所以游歷諸國,諸國均以禮待之。 他以師生之禮、師生之情,聚眾弟子。有信義無雙的子路、有富致千金的端木賜、有可持矛野戰(zhàn)改革稅制的冉求。 百年后,他開創(chuàng)私學(xué)之后,諸子并起。 墨子以鬼神、大義、救濟天下為念,聚集了一群不下于仲尼當(dāng)年的弟子,俱是一世精華,哪里是公孫澤一人能比的? 昔日齊國初建,不過三四百士,便可征伐東夷終成一方強國。無論儒墨,這些弟子都是可以治理一國的。 況且很多東西,都是公孫澤所不屑也不會的,于是離開。 辯五十四沒有即刻得到與適辯論的機會,墨子也沒有說明適到底算不算他的親傳弟子,只是讓禽滑厘給他介紹了此時的眾多墨者。 其中不乏一些適曾聽過的人物,但大部分都是適沒聽過的,他一時之間也記不住這么多。 不過這些人中,很多都是手工業(yè)者,可以說從種植到冶煉,都能找到合適的巧手。 至于說木匠石匠這種手段,墨子本身便是天下翹楚,公輸班已逝,無人能及,手下教出的人自然也不弱于南面公輸班的傳人。 眾人七嘴八舌地問起《樂土》中所說之物。 石匠出身的,關(guān)心磨盤碾子;木匠出身的,關(guān)心耬車水排;冶煉出身的,關(guān)心鑄鐵退火;農(nóng)人出身的,關(guān)心現(xiàn)世谷米…… 一時間熱火朝天,辯五十四身材不高,哪里擠得過那些工匠出身的人。 但最終他還是找到了一個機會,拉著適的手就要張嘴。 可辯的東西很多,墨家的邏輯體系在內(nèi)部通用,已經(jīng)成型,什么樣的論點可以相互辯、什么的論點不能相互辯,早有定數(shù)。 適心想,一旦張嘴那就不是一時半刻能停下的,自己騙騙公孫澤還行。 面對這樣精通辯術(shù)嘴炮無雙的人物,萬一找不到論點露出一些不該露的東西,那可不好。 在辯五十四即將開口的時候,適笑道:“我聽過一個有趣的故事,兄長且聽聽?” 辯五十四急忙點頭,其余人早就想要見見適和五十四的辯論了,紛紛側(cè)耳,聽這個故事。 “話說,陶邑是商賈往來之地。一日,三名學(xué)辯的墨者結(jié)伴進入一家食鋪,主人便問:‘三位可是每人都要一升飯’?第一個墨者回道:‘未可知’。第二個墨者回道:‘也未可知’。第三個墨者回道:‘然’。主人道:‘那我就知道了’。” “試問,第一個未可知是什么意思?第二個也未可知是什么意思?第三個人為什么在前兩人都未可知的都是便說了句然?最后主人知道了什么?” 辯五十四一聽這故事,初一聽似乎很簡單,但仔細一想頓覺回味無窮,隱隱想到了其中關(guān)鍵,卻還沒有完全抓住重點,急的在那抓耳撓腮。 旁邊一眾墨者取笑道:“五十四,你若是與楊朱、列御寇等人相辯的時候,此時豈不是已被人認為詞窮了?” 辯五十四也只當(dāng)沒聽到,心說你們辯術(shù)不深,哪里能體會到這問題中的味道? 墨子在一旁,想了一下,心中已經(jīng)明白這四人說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心說:“這問題倒是有趣,足夠五十四想一段時間了?!? 他既已經(jīng)猜透了,便輕咳一聲道:“五十四,你先想著。其余人讓那蘆花帶你們在村社轉(zhuǎn)轉(zhuǎn),讓她給你們念那五重樂土給你們聽?!? 眾弟子其聲稱是,墨子沖著適招手道:“你且隨我來?!? 適知道最關(guān)鍵的時候到了,屏息斂氣地來到墨子身前,身后眾人還在討論著那些東西,他也充耳不聞。 之前的歡快,就像是懵懂男生第一次去女友家中吃飯,吃飯時其樂融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