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邵氏雖曾貴為太子妃,但她從無一絲貴人的架子,尚在閣中時便喜歡下廚烹飪,研習美食。 后來一朝風云突變,繁華錦繡轉(zhuǎn)眼之間飛灰湮滅,她被迫離開了生活二十余年的長安城,帶著幼子踏上了前往岐州之路。 路上艱險自不必說,待入岐州,母子兩人站在荒蕪許久,雜草重生的王府門前,其悲涼無助又豈是他人可想。 那時容陌尚且年幼,不過六歲之齡,他抬頭問向母親,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敢確定,“阿娘,我們是要住在這里嗎?” 做母親的人都不怕自己吃苦,卻皆忍不得孩子受一絲委屈。 可那日,一向柔弱的邵氏卻沒有哭,而是俯下身子抱住小容陌,用宛若朝陽一般的笑容與他道:“東宮雖繁華,但院子都是工部那些老大人設(shè)計的,阿娘一直都不喜歡。 這里雖破舊了一些,但阿娘和陌兒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樣子來修繕,好不好?” 在那段本應(yīng)困苦難熬的歲月里,容陌所見卻皆是如這般溫暖絢爛的笑顏。 樹倒猢猻散,昔日鼎盛一時的東宮人物樓空,唯有寥寥數(shù)人愿意追隨。 邵氏從不將這份情誼視作理所當然,在最窮困的那段時間里,幾乎所有事都親力親為。 銀錢不充足,她便賣掉了所有的珠寶首飾,與尋常婦人一般只穿麻衣布裙,頭戴木簪。 她還學會了侍弄菜園,又養(yǎng)了一群小雞小鴨,甚至開辟了一個小小的池塘養(yǎng)起了鯉魚。 “魚一定要新鮮才好吃,出去買的縱使還活蹦亂跳的,也不如咱們現(xiàn)釣的鮮。” 可結(jié)果卻是他們兩個坐在池邊枯等了一個時辰,硬是沒有一條魚兒肯咬鉤。 他看著母妃撫裙站起,撐著椅背掩飾雙腿的酸麻,一本正經(jīng)的道:“這些魚養(yǎng)了甚久,我不大舍得吃了,我們還是出去買吧。” 他從善如流的點頭,但自那時起他便明白了一件事。 再良善溫柔的女子,也喜歡口是心非。 晚膳時分,房內(nèi)燭火曳曳,暖光融融,邵氏夾了一塊魚腹,沾滿了湯汁放入容陌的瓷碟中,“多吃些,我瞧你近日都清瘦了,要胖些才好看。 莫看小娘子們都喜歡自己弱柳扶風,但她們還是喜歡挺拔健壯的男子。 我兒如此姿容,若再胖上一些,真是不知要迷倒多少女兒家。” 邵氏越說眼睛越亮,已然幻想到兒子迎娶美嬌娘,自己子孫環(huán)繞膝下的美滿生活。 不知不覺又想到,也不知未來兒媳喜歡何種口味,若是不能與陌兒吃到一處,定要給兒媳婦另開一個小廚房,可不能餓到人家。 邵氏的表情漸漸飄遠,容陌一眼看透,為邵氏剔了一塊魚肉,開口道:“母妃,您又想遠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