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周圍的許多老外被李青瑤的哭聲吸引過來,都沒有意外,紛紛讓開了一點位置,然后繼續唱著歌詞。 這首歌唱著唱著就哭了的畫面,他們都見怪不怪了。 周圍不少人也都落淚了。 只是沒有李青瑤這么夸張而已。 俞景若也蹲下來摟著李青瑤,沒有再說話,害怕自己說話會繼續刺激李青瑤。 只是…… 俞景若透著人群的分析看向那邊緩慢前進的車子,平時平靜如水的眼中也有一絲傷感——他現在已經站在世界之巔了,還能看到自己這個老同學嗎?還能記得自己當年愿意為他付出所有嗎? …… 在靠近場館的人群當中,一群華人聚集在一起,其中有中老年,也有年輕人,其中幾個年輕人非常興奮地對著人群之中王謙乘坐的車子揮手。 有兩個長相七八分相似,帶有東方古典美的年輕女子,仿佛雙胞胎一樣,最是顯眼,兩人墊著腳一起對著王謙的方向使勁地揮手,同時輕聲地跟著周圍的人唱著這首歌的歌詞。 身邊的幾個華人時不時地看看周圍那些瘋狂的歐美歌迷粉絲,以及前面瘋狂圍堵王謙車輛的媒體記者們,都是神色感慨。 為首的中年男子輕聲說道:“我從沒想過,一個華人音樂人,能在歐美造成如此大的轟動。” 一個年輕人說道:“湯教授,你不關注流行音樂,所以你不懂!王教授的歌,已經征服了整個歐美歌壇,這周的三首單曲,全部銷量都將近六億,這再次打破了王教授自己的記錄,也再次吊打了以前歐美歌壇最牛逼的天后克里斯汀。” 為首的中年男子正是從華夏趕過來的央音民樂系教授湯聞清,年輕人是他帶來的學生。 其他幾人是魔音和浙音過來的人,他們三所學校相約一起,所以住在一個酒店,也一起行動過來現場。 就看到了如此熱鬧而轟動的一幕。 湯聞清看向前面揮手唱歌最投入的姐妹兩,低聲問道:“張教授,這兩位就是徐文文和徐笑笑姐妹兩嗎?老許的寶貝孫女?” 張教授是浙音帶隊的教授,微笑著說道:“是的,就是文文和笑笑,她們都不是學習民樂的,這次純粹跟過來看王教授的演出。” 周圍不少人都看向徐文文和徐笑笑姐妹兩,眼中都有一絲驚艷。 這對美女單獨一個站出來,也就是個美女,大家看一眼也就過去了,繼續去關注王謙了。但是兩人站在一起,更加吸引眼球,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 湯聞清再次壓低聲音問道:“聽說,這姐妹兩手里有王教授的墨寶真跡,是不是真的?” 周圍幾個人聽到了都湊過來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王謙的墨寶真跡,隨著王謙在國際上的名氣越來越大,在國內的書法圈內已經被炒出天價了,各路書法收藏家都想收藏一幅,價格已經一路走高,但是就是沒有成交記錄。 因為沒人賣,是真正的有價無市。 徐文文和徐笑笑兩人手中有王謙的墨寶真跡,在江浙文化圈內不是什么秘密,傳聞最近不少書法大師和收藏家都上門求閱過,甚至傳聞有人開出千萬高價收購,都被拒絕了。 湯聞清雖然是民樂圈內的大師,但是對文化圈也是很關注的,知道在京圈內,王謙的墨寶也被炒了起來,王謙近現代唯一開宗立派書法大師的地位,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了。 畢竟其書法實力以及作品都是公開的,是個人都能從網絡上看到,那帶有東方古典內斂飄逸美的瘦金體書法,逐漸被更多的人所喜愛和承認。 所以,很多大佬都想收藏一幅王謙的真跡作品,放出不少風聲,但是就是沒人能得到。 那幾幅王謙抽獎送出的,流落到民間作品,都沒有再出現。 所以…… 湯聞清對徐文文和徐笑笑姐妹兩手中收藏的王謙的墨寶真跡很是好奇,想著回國之后,想去浙音那邊轉轉,順便上門看看王謙的墨寶。 張教授聽了湯聞清的話,笑道:“這當然是真的,徐老可是經常吹噓呢。但是,徐老都拿文文和笑笑這兩個寶貝孫女沒轍,王教授的書法作品,是她們姐妹兩的收藏。徐老想看都得經過她們同意。其他很多人想上門看看,都被這姐妹兩拒絕了,徐老說好話都沒用。” “所以,湯教授您想看的話,得先和她們姐妹談好了,不然白跑一趟。” 額…… 湯聞清和周圍幾個人聽了都是一愣,隨后詫異地看向徐文文和徐笑笑姐妹兩。 湯聞清皺眉道:“那……這……” 他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么。 讓他去討好這兩個小丫頭,他還真的做不出來,也不知道該怎么做。 但是…… 他是真的想親眼看看王謙的書法真跡。 他看過視頻上王謙的書法,但是總覺得不那么真切,想看看現實的真跡。 這時,周圍的歌聲終于逐漸平息下來。 因為,王謙的車子終于緩慢的進入了場地通道,外面的人看不到了。 一直唱著歌的徐文文和徐笑笑也停了下來,姐妹兩牽著手,興奮無比,恨不得沖上去給王謙一個擁抱。 徐笑笑活潑地轉過來對大家說道:“哇喔,王教授太厲害了。真想快點看到王教授的演出。” 徐文文的臉頰也通紅無比,輕聲說道:“王教授真的用音樂征服了世界,在現場感受一下,比在國內看視頻看新聞更震撼。” 張教授點點頭:“是呀,王教授真為我們華夏民族長臉了,厲害!今天晚上的古箏演出,他是第一個把我們華夏的古典民樂帶向世界舞臺的人,我只能說,不愧是王教授。” 湯聞清也贊同地說道:“不錯,不管王教授今天晚上的演出能得到多少認可,他都是成功的,在我眼中都是偉大的。因為,他踏出了這一步,讓全世界知道了古箏,之前在柯蒂斯講課的時候還讓全世界知道了琵琶。” “我知道消息,已經有很多歐美的外國音樂人在了解琵琶這個華夏古典樂器了,這就是王教授的功勞。” 在張教授和湯聞清等老一輩民樂大師的眼中,王謙簡直是他們的楷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