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日才初升,室韋人的號角已起。 徐杰昨夜只睡了兩個時辰,三萬鐵騎也是枕戈待旦。 要與室韋人開戰,是徐杰深思熟慮過的想法。 從拓跋人那里獲得的兩萬多匹戰馬,厚重的鐵甲,一萬精銳老卒,兩萬江湖好勇斗狠之輩組成的新兵,這些是徐杰的倚仗。 但是這些倚仗,徐杰心中知道還是不那么保險。 所以還有一萬左右的拓跋人,這一萬真正拓跋族人,皆是拓跋軍隊中真正勇武善戰之輩,若非敢戰之人,此時也不可能還留在兀剌海城之中。 哀兵必勝,沒有人能比這一萬真正的拓跋族人更哀的了。 也沒有人能比連雙手都失去了的拓跋野更哀的了。 徐杰知道但凡給這些最后的拓跋勇士一點希望,他們就會付出所有的努力。這些人,與昔日高破虜在應州城中聚的殘兵敗將,是同一種人。 世人看戰爭,多愿意看那些陰謀詭計的爭奪,甚至以為戰爭,就是運籌帷幄中的陰謀詭計 因為故事里的戰爭,就是這樣傳說的,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運籌帷幄自然重要,甚至很重要。但是再如何運籌帷幄,戰爭到了最本質的,終究還是人與人拿兵器面對面廝殺,終究還是將士用命效死。 若是沒有將士用命效死,什么運籌帷幄、陰謀詭計,不過都是空談。很少有人能真正理性正確的看待戰爭,因為人們更喜歡聽陰謀詭計的故事,更愿意看到故事里的敵人都是傻乎乎的,而己方卻是聰明百倍的。 每一場戰爭的發動,都有其發動的原因,也有要達到的目的。 有些戰略目的,唯有正面對壘一戰,就如徐杰今日面對的局面。今日這一戰的戰略目標,就是要奪取兀剌海城,避免草原室韋對大華縱深的直接威脅,避免室韋人以后真的能避開長城,四處出擊。 游牧之患,對于中原王朝而言,在工業革命之前,是不可能徹底根除的。草原人就真如草原上的草一樣,一茬又一茬,一族又一族。 中原王朝暫時而言是沒有手段去統治草原的,草原人可以被中原王朝擊敗,趕跑,甚至趕出草原。但是頑強的草原民族依舊會春風吹又生,你方唱罷我登場。 所以對于徐杰而言,面對草原民族,要做的是拿到防守的主動權,也要保住進攻的主動權。兀剌海城,似乎就代表了這兩種主動權。 這個“幾”字形的黃河區域,有一個名稱叫作“河套地區”,有了河套地區,中原王朝就有了面對草原民族的所有主動權,自古以來就如此。而兀剌海城,就是河套地區的北邊頂點,是扼守河套地區最重要的節點所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