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義山不是何霽月與徐杰這般的天賦異稟,但是李義山堅定、堅毅。興許只有到了何真卿這個境界,才知道天賦異稟并不是造就一個高手的必備條件,但是堅定、堅毅,才是高手必須有的品質。多少天才因為自己的天才之名,最后成了眼高手低之輩?何真卿大概也是看多了。 粱伯庸見得一身儒衫的徐杰,竟然拿起了一柄刀,看似還要與人打斗,不免有些驚訝,卻又并不多言,只是看著。文武雙全這種詞匯,終歸是褒義詞,盡管文人看不上武夫,但是這個詞匯加身,依舊是一件令人羨慕的事情。 武藝放在徐杰身上,在粱伯庸看來,就如徐杰在讀書之外還有一個技能一般,這個技能就像是粱伯庸的書法,就像是謝昉的琴技。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終歸是可以的。并不會讓人有鄙夷之感。 興許也是粱伯庸不知道徐杰還是那殺人不眨眼之輩,若是知道這些,粱伯庸大概就不會這么想了。也是這些文人并不能真正理解練武的意義,興許街邊胸口碎大石的表演,也是練武。街邊賣藝的,刀劍也能耍得天花亂墜,甚至一件兵器幾十上百斤的沉重,耍起來叫人喝彩連連,何嘗不是絕技? 只是下一幕讓粱伯庸吃驚不小,徐杰頭前還在面前不遠,眨眼間卻在十幾步之外,粱伯庸看得目瞪口呆。 等到一聲脆響,粱伯庸不自覺后退兩步,只感覺臉面被什么東西打得生疼。 粱伯庸回過神來,卻還是驚為天人,想開口與左右說得一句什么,卻是又不知到底該說什么。 劍光寒寒,刀風凜凜。 在空中的徐杰落下退后幾步,開口說了一句:“大江劍李義山!” 李義山聞言莫名有些感動,大江劍何真卿,如今成了大江劍李義山。這是徐杰對于對手的尊重,也是徐杰對于對手的認可。 皇天不負有心人! “血手刀徐文遠!”李義山回了這么一句,大概也是在對徐杰便是尊重與認可。 興許李義山覺得徐杰聽到這句話語,也會如自己一般有一股莫名的感動。 但是,顯然徐杰不怎么覺得感動,反而有些微微的尷尬。 上一次比武,李義山托大自信,被徐杰打得有些措手不及,也被何真卿批評了幾句。這一次比武,李義山肩負著一些使命,要問李義山愿意為什么而死?除了家人,興許就是這鳳池派的名聲了,李義山愿意為這鳳池派而死,這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李義山憋著一股勁,憋著一股悍勇無當。今年的李義山,再也不是去年的李義山。去年那一招剁來砍去,已然奈何不了今年的李義山。 今年的徐杰,倒也不是去年的徐杰能比。 兩人刀光劍影不止,連帶吹向岸邊的江風,好似也陡然加大了不少。只待得刀劍交擊,總能吹得人睜不開眼睛,總能讓人衣裙飛舞連連后退。 已然躲到樹后的粱伯庸,今日算是長見識了,不論飛沙走石的,粱伯庸卻還是不斷把投探出樹后,以往聽得什么高人了得,就如神怪志異一樣,當了笑話聽,今日粱伯庸真的就在那些神怪志異面前。 興許也如吳伯言第一次見到陸子游那升落英懸空的絕技一般,大概也是這樣驚為天人,文人與豪俠的碰撞,也是能有火花而出的。只是這天下出不得幾個能隨口賦詩的陸子游,也出不得幾個秀才徐文遠,所以文人與俠客,還是有一條鴻溝在那里。 遠處林子里,何真卿一臉的欣慰,點了點頭,轉身往山頂而回,興許他聽得徐杰那一句“大江劍李義山”,也有一股莫名的感動。 大江劍何真卿,心滿意足了。 站定身形的徐杰,把刀往天空一拋,升七八丈而落,插在地面搖擺不止。口中一言:“蒼茫橫大江,大江劍輕揚。輕楊風云起,云起覆蒼茫。” 徐杰大概是喜歡陸子游的風范,徐杰也知道李義山為何尋自己比武。 興許徐杰忽然也感受到了當年陸子游與楊二瘦比劍時候的心態,與此時徐杰與李義山比武何其相似。陸子游留那兩首詩,是對胖瘦二人的認可與尊重,也是對胖瘦二人的勉勵。徐杰留這一首詩,儼然也是這個心態。 徐杰收手不打了,李義山聽得這首詩,也收了劍,隨后拱手一禮,說道:“承認!” 徐杰也拱手!這場比武,不是那生死之奪,打到這里為止,也是正好,去年那般的局面,也是徐杰對于自己的刀少了許多控制,今年要避免去年的局面再次發生。至于勝負,徐杰并不在意,徐杰沒有李義山肩上背負的那么多。 倒是李義山心如明鏡,開口又道:“徐公子,今年在下當游歷江湖,打磨劍道。明年元夕,在下當再尋公子一比。” 李義山顯然知道自己今日沒有勝,知道自己似乎還有差距。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