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67章 追蹤-《盜墓手札》


    第(1/3)頁

    衛光頭此行,一共帶了三人,機關手姓馮,道上人稱‘馮鬼手’,一雙機關手出神入化;另一人身手了得,擅長使用一柄鋼刀。

    這鋼刀,據說還是一件辟邪的古物,不管是用來砍人還是砍粽子,都是得心應手。

    第三個人叫羅德仁,沒什么特別的本事,但此人心思很靈敏,足智多謀,憑借著他的聰明,已經在道上混了十來年,大有名氣。

    當時,衛光頭接到消息,此次行動被一伙兒條子給盯上了,原計劃是帶著我和豆腐一起走,后來不得不四人臨時啟程,未免手機被監控,因此事后連手機都沒有用。

    幾人喬裝打扮,改頭換面,由衛光頭靠著鬼王遇龍杯里的信息,帶著三人一路往鳳嘴村而去,這一路的艱辛自然不必說。

    三人在白天到達了鳳嘴村,那是個早已經破爛不堪,連正經房屋都沒剩下幾間的古村。與其說是村,到不如說是遺跡好一些。

    這四人自然不懂得什么望氣發墓,因此要想找到墓的準確地點,就得下探鏟摸索。當然,山頭那么大,也不是瞎摸索,否則到處打洞下鏟,那得打到猴年馬月?

    下探鏟找墓,不是到處打洞碰運氣,而是要結合歷代的葬俗來判斷下鏟的大體位置。

    自漢代以后,就有葬山不葬頂,埋坡不埋嶺的葬俗,包括現在都一直沿用。

    中國的葬俗,繁復雜多,涉及廣泛,非一語可以言說,但總歸起來,也有一套規矩,這些規矩被盜墓賊千年總結下來,形成了鐵一樣的定律。

    這個在行業內有句口訣:春秋戰國山頂找,秦漢皇陵山嶺撈;東漢南北在山腰,隋唐粽子坡下寢,明清見氣就起靈。

    這句口訣流傳廣泛,意思很明確:春秋戰國的墓,埋在山頂高處,秦漢則在山嶺,講究開山為陵。東漢和南北魏晉時期的墓葬,大多埋在山腰;隋朝、唐朝至宋朝,則一般在山腰坡下面。

    明清時期,墓葬形式更為廣泛,對于具體地點就沒有那么死板,遇見好穴就下葬,但總體來說,還是遵從‘葬山不葬頂’的原則。

    這幾句盜墓賊千百年來總結出的口訣,在第一次‘招安’后,緊跟著便傳入了考古隊,并且廣泛運用,屢試不爽,氣的盜墓賊一個個咬牙切齒。

    四人到達鳳嘴村時是白天,盜墓挖蘑菇,一般都是趁著夜間干活,好避開人。但這深山里,沒有人煙,也不用忌諱,幾人立刻開始找墓。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连江县| 山丹县| 阳城县| 仙居县| 汶上县| 寿光市| 廊坊市| 台南县| 石渠县| 漠河县| 沙湾县| 余干县| 抚顺县| 萝北县| 中卫市| 济阳县| 绥阳县| 泗洪县| 资源县| 江孜县| 凌海市| 嵊州市| 玉山县| 方城县| 呼伦贝尔市| 阿瓦提县| 绍兴县| 灵璧县| 青岛市| 胶南市| 如东县| 松阳县| 汤原县| 全椒县| 商都县| 邢台县| 清徐县| 车险| 阿拉尔市| 肥乡县| 巴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