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華夏新一批院士名單出爐,張朦朧被評為華夏中科院兼工程院雙院院士,成為華夏歷史上最年輕的院士!” 和韓金譽告訴張朦朧的一樣,沒過幾天,媒體上就宣布了這一個消息,而且一下子就散播到了大街小巷。 20歲出頭的院士啊,甚至他還是一個在讀研究生,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新聞! 但是從某種層面上來說,這似乎又好像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不久前的世界學術研討會,參與會議的1000多名研究員又有哪一位的科研水平沒有達到院士級別的?但是在這樣的盛會上,張朦朧的研究成果還是殺瘋了,由此可見,他的學術水平已經遠遠超過了院士,給他這樣的頭銜很奇怪的? 很快有人統計出來,迄今為止,張朦朧總共發布了超過30篇論文,這些論文被清一色地刊登在《自然》,《科學》這些頂級的雜志上。 能在這些雜志以第一作者發布一篇論文,就能輕輕松松獲得一個教授的頭銜。 隨后,他又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直接打破了華夏在這個獎項領域的空白。 這還僅僅只是學術上的成果,在對國家科技進步上,張朦朧創造了萬億級別的芯片產業鏈,這一項成果,又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以及各種數不清的榮譽。 這個兩院院士的頭銜,他當之無愧! 不過對于這些虛名,張朦朧倒是一點都不在乎,他甚至還嫌麻煩,現在對他來說比較重要的事情,就是趕緊把江南理工大學天文學專業這個學科點申請下來。 工作日的一大清早,韓金譽就帶著張朦朧趕到了教育局,這些專業是需要進行審批之后才能通過的。 “韓院士!” “張院士!” 兩個人都是諾獎得主,也是院士級別的人物,在這個教育局里,那些搞學術研究的人也都是人來人往里,現在在學術圈子里,還有誰不認識他們兩個?他們都已經被寫上華夏的教科書里了好嗎? 看到他們兩個,那些人紛紛和他們打招呼,畢竟在學術圈,能認識幾個大佬,如果在評選某些獎項或者職稱的時候,得到了他們支持,那么是非常有好處的。 “朦朧,這地方我可是帶你來了,能不能申請下來,就看你自己的本事了,”韓金譽說道,“按照正常的流程來走,學士學位的授予要兩三年,碩士五到八年,博士學科授權點恐怕十年以上也是正常的,你想要幾天就下來,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沒試過怎么知道呢?”張朦朧笑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