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儒與法-《回到山溝去種田》
第(2/3)頁
“李家溝是什么地方?上千年來就是幾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帶,匪患深重軍閥肆掠,歷朝歷代的法律,從來就不能保護這里的鄉親。那鄉親們該如何自保?只能靠自己宗族的凝聚力,抱成團和他們對抗。”
“‘要得公道,打個顛倒’,既然法律從未為他們提供過保護,那他們憑什么要守那些法律?權利和義務是對等的,要我遵守你,你先得保護我,你說是不?”
“然后再轉回來看,既然法守不住了,那行事標準該如何判定呢?于是祖宗們從儒家的禮制中找到了依憑,靠禮制規范大家的行為,這樣不但增加了家族的凝聚力,也增強了自己對外的抵抗力,正是這套東西,保護了我李家溝上千年。”
“跟四爺爺讀了這么些年的書,我認為不管是儒還是法,都是用來約束一個人的行為的,通過這兩樣,我們都能判斷一個人。”
“法判斷的是人的對錯,儒判斷的是人的好壞。”
“禮和法,在大多數的時間里,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只要你遵紀守法,那你大概率是一個好人。但是兩者總會在一些時候出現沖突和矛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父母貪污,兒女是否應該檢舉揭發;子報父仇,孝子是否應該受到嚴懲。在這一點上,儒家跟法家的判定是完全相反的。就拿你爺爺來說吧,要是當年公社真上山來抓他,他逃入碧峰山里了,換你在,是去給他送飯呢?還是給公安帶路呢?”
果然,一番話讓阿音眉頭糾結起來。
李君閣讓阿音思索消化了一會,繼續說道:“所以啊,李家溝千年以降,在法律無效的情況下,從儒家禮教中找出一套自己的判斷標準,形成這樣的民風,一點都不奇怪。加上地理環境過于封閉,這樣的傳統得以保留到了今天。其中有精華,有糟粕,既不能一口斷定它好,也不能一口就斷定它壞。”
“但是跟現在外部大環境的價值觀存在差異,這一點是肯定的。”
“那要怎么改變這個現狀呢?直接懟過去只會是制造緊張氛圍,讓他們更封閉更抵觸,所以還是得用春風化雨的形式慢慢來。”
“比如我們在祠堂建了機房,讓大家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比如我們制定李家溝釣魚規定的時候,廣泛吸取他們的意見,讓他們參與其中,逐漸增強他們的法律意識……”
“比如跟他們簽署荔枝包樹的協定,以文書形式落實,逐漸增強他們的契約精神,這是法律的基礎……”
“對于獵戶叔藥師叔還有你爺爺這樣的特殊人群,只能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三觀,才能對癥下藥,一步步將他們引導到符合現代普世道德規范的路子上來,而在這之前,我們還要給他們提供一些必要的保護……”
阿音癡癡地看著李君閣,眼神逐漸轉為敬慕:“二皮,看你一天到晚沒個形,原來好多東西想得比我都深。你不提,我都沒注意。你這才回來幾個月,這些變化已經開始醞釀發酵了。你做的好些事情,我以前都認為是有一出沒一出,現在看來挺有深意啊。”
女朋友這樣夸自己,李君閣還有些小尷尬,赧然道:“可不就是有一出沒一出嘛!我這其實都是順其自然,在有機會的時候,就順便摻雜一些東西進去。”
然后嘆氣道:“其實最重要的,是改變他們的經濟基礎,要是個個都百萬富豪了,你再讓他天天下河去電魚上山去抓鳥,他只會罵你神經病。要真到了那時候,你這村長就舒坦了,我也就可以過上我夢寐以求的混吃等死的生活了。”
阿音氣得又給了他一胳膊肘,說道:“才剛夸你兩句,又沒正型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水市|
吉安县|
华池县|
收藏|
玉林市|
伽师县|
西乌珠穆沁旗|
绥芬河市|
蒲城县|
遵化市|
定南县|
三亚市|
通渭县|
静海县|
方山县|
武邑县|
灵武市|
兴安盟|
建湖县|
彭泽县|
百色市|
龙口市|
祁门县|
阿鲁科尔沁旗|
广河县|
崇州市|
泰宁县|
汉沽区|
孝感市|
乐平市|
潞西市|
汝州市|
潜山县|
镇沅|
濮阳县|
沙田区|
余干县|
嘉义市|
泰宁县|
洛隆县|
兴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