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但今天葉青他們拍的效果就很不錯了,因為有了很多專業的,所以那種目不暇接的感覺就出來了。 當然,并不是說大場面就是好的。 15日,下午3點,葉青正在屋子內整理事務,準確地說,是一些財務報表。 ... “《我不是藥神》那邊的分賬終于是到了,不是自己公司,到賬的速度還行啊...” 他邊看邊回想了一下,這部電影是去年7月份上的,快11個月了才到手,但也不算慢了。 電影的這個錢,其實是很長的一個流程。 很多電影公眾號也都說過這種事情,比如阿追: 先是買票,這個錢呢,貓眼淘票票會先扣服務費,然后再給影院——所以有時候,網上買票會比現場買還貴點。 然后就是前到了影院半個月或者一個月做統計,交專資費,還要扣稅,然后還有影城自己應有的所得,進入下一環節,院線。 院線呢,就把這個錢扣掉自己所得,交給中影或者華夏的結算中心。 然后這時候時間就長了:因為電影要上映,陸陸續續過來結算,還有補報什么的,一般就要影片下映后6個月,才發給主發行公司。 發行公司有可能扣墊付的宣發,以及發型代理。 最后才是主出品方這里,給主創分紅... 這時候,錢差不多就是總票房百分之30左右,再到葉青這,百分之2.5的分成,差不多3000萬這樣子。 這些利潤當然只是國內票房分紅,不包括海外的版權、上映、電視臺版權、網絡版權和dvd之類的發行分紅,而且還涉及到一堆稅款的問題,所以這樣搞就并不賺錢: 或者說,投資電影賺錢,他本質上不是一個那么賺錢的買賣。 “已經不錯了,而且還有《唐探2》和《流浪地球》的在走著呢。” 花姐也看過,而這兩部戲葉青的比例就要高一些。不過嘛,她也明白:“你要是趕上綜藝的錢,發專輯的錢,那肯定是來得難一些?!? “是啊,所以國內現在大家誰都去接綜藝了。” 葉青撇撇嘴,表示致富之路還是綜藝、電視劇的多。 “確實是,不過如果是演員的話,上綜藝上太多,就容易出問題?!? 花姐想起來某個傳聞,左右看了下,就舉了個例子道:“鄧朝就是最近幾年上綜藝有點多,所以最近不少導演在選演員的時候,就有點猶豫,因為他在屏幕上過度消耗自己形象了。演員,還是應該多一點神秘感的?!? “但如果神秘久了,可能人們也把你忘了?!? 葉青放下手里的報表,切回正題,道:“以后我這邊的項目都走青葉文化那邊了,投資也得看緊?!? “我知道,公司最近也在招人了。”花姐點頭。 這半個月,工作室大概搭建起來了。 而一旦工作室搭建起來,基本上就可以慢慢地正常運轉,豐滿自己。于是那邊青葉文華也在運行中——花姐也有份額,所以自然盡力。 “對了,《你好,李煥英》那邊已經差不多明確,9月底開機。” 花姐點了點頭,又道:“差不多12月底拍完?然后更具體的東西還在計劃中?!? “行啊,沒問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