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梁博也起來,聽到葉青難得的夸獎,也真的心情不錯了,不過回答還是一如既往地比較干脆:“我選擇...毛不意。” 葉青有些好奇,便出來繼續問道: “為什么回想著選他呢?” “可能我也很好奇他這首歌吧,因為他說這首歌是寫給他曾經的自己,我就也想早一點聽到完整版。”梁博很誠懇。 “誒,我也是。”葉青點頭。 上位區里,毛不意起身,他也知道為什么這兩個人會好奇: 因為這首歌,叫《小王》。 昨天聽demo的時候,大家都好奇這個小王是誰。小王,其實就是毛不意自己,他的本名叫王維家。 于是場上出現了第二首表達自己故事的歌曲,其實歌手或多或少都在歌曲里表達自己的態度,但是這首歌其實不太屬于... 那種現場聽一遍就能評價的歌曲。 需要細細體會。 可惜目前的情況好像不太行, 尤其是前面還有兩個說唱把場子熱起來了。 葉青點頭在紙上寫了點東西: 這首歌還是很毛不意風格的柔情,用有些詩意的句子講著自己的過去,而且帶著強烈的個人印記,所以這種個人的東西比較難短時間產生共鳴。 而接下來對戰的梁博。 則更是讓毛不意今天有點悲催了,因為吧... 梁博這一期唱的歌讓葉青都很心動,這首歌叫做《出現又離開》。 ... “我和你,本應該,各自好,各自壞 各自生活的自在,毫無關聯的存在” 梁博的歌其實一直都是葉青比較喜歡的,而且這首歌同樣有強烈的梁博個人風格,但是內容上就太容易共鳴了。 葉青坐在椅子上,手里輕輕打著節奏,嘴里跟著哼唱: 這就是他本季聽到現在,最喜歡的歌曲。 以至于他投票的時候,只稍稍猶豫就放棄平衡一下的想法: 7比3,梁7毛3。 他對這首歌有點意猶未盡的。 后兩組,汪蘇龍對戰張東東,高進對戰曾軼可的表演,他只記住了曾軼可的《流言》。 因為她上來先是朗誦一般表演一段, 然后才開始演唱。 而隨著她的演唱,選手競演全部完畢,投票之后,現場不知道是誰大聲問了句: “葉青還有嗎?” 然后臺下就開始嗡嗡開來,顯然都頗為期待:他們看了一些透露的消息,葉青第一期是唱了歌的,但好像是有個什么規則之類的。 現場導演也再次起身: “好的好的,是這樣的,除了第一期,我們歌手評審是這么安排的。葉青只負責投票,而他如果之前聽demo覺得很高興,覺得可以,或者他就是純粹今天心情好,就會出來唱歌。” “如果他覺得不行,或者心情不好,那也完全可能不會出來。” “所以今天他會不會出來呢...” 這個現場導演主持的功力還真的可以,但想想也是,要能控制住現場這么多觀眾,這導演要沒點主持帶節奏的功底,肯定是不行的。 “葉青!葉青!葉青!” 臺下觀眾歡呼著揮手,感覺就像是音樂節現場。但實際上,他們心里也沒底:“能出來么?不是說要有滿意的么。” “不知道,應該有吧?” “我覺得有!” 于是大幕就真的拉開,真的有葉青站在臺后。 “來了!來了!!!” 候場間的歌手也議論紛紛:“他這首歌是打算第一期唱的,那口氣感覺是覺得太強了,所以就換了個弱的。” 王原今天表現不錯,有些語氣高昂:“我真的蠻好奇,它會是什么的。其實老實講,我覺得會不會有點太看不起我們了,我今天其實也蠻炸的...” ... 葉青今天帶來的這首歌,其實是打算第一天唱的。 但奈何第一期確實比較弱。 如果自己第一期太強了,就難免會給人一種“這些人唱的都是什么?”的感覺,從而失去對節目的興趣。 對其他唱作人不太友好。 華語樂壇,還是希望百花齊放的好。 也不能不給他們機會。 今天還不錯,葉青聽demo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決定了,梁博的歌能保住他們這一場歌手的底子,而且完全和他要唱的是兩個風格。 所以他上臺,問好道: “謝謝,謝謝大家,今天要給大家帶來一首快歌。” “呀!快歌!!!” 臺下觀眾又是歡呼,甭看葉青也出了不少快歌了,但他現場表演快歌的時候并不算多: 無論是早期,還是現在。 大家更喜歡他唱那種抒情歌曲,比較柔和的那種情歌,或者就像是《東風破》這種。 只是今天吧... 葉青是來炸場子的。 得讓大家見識一下,不然他會覺得葉青你來這個節目干什么了,不會是來純聽歌的吧? 我記得,我是要推廣中國風的呢... “準備好嗨起來了嗎?” “準備好了!!!” 葉青不是說非要比較什么的吧,但確實是他很喜歡的一首了。 “這是一首新金屬中國風說唱,送給大家。” 他沒有說歌名,而是繼續介紹: “這其實是希望能夠弘揚我們中華文化的歌曲,所以加入中國風,也是希望能夠一聽到這種音樂就明顯地知道是中國音樂。” “可以的!!!”臺下有人歡呼。 因為《菊花臺》和《東風破》的大風還在繼續刮著,已經流行到很多年齡層的了。 “中國風”這個概念也慢慢被認可。 可本來那兩首歌無論是曲子,還是歌詞,都還是貼合大家對國內傳統音樂的印象的。可還沒等大家驚嘆于他的結合,這貨就要突破自己了? 說唱,新金屬搖滾? 怎么看,這倆種東西在很多人眼里都是逃離傳統的一種音樂,確實和傳統似乎搭不上邊。 這要怎么來啊? 要知道這兩年辦了很多說唱節目,很多歌手就吐槽中文其實不是很適合說唱的。 這時候,有些人就會拿出葉青的歌回擊。 而現在,他居然要說唱結合中國風這個東西?我擦,這是要更進一步,證明那些家伙只是才能不夠吧? 嗯...相比于周奶茶來說確實是不夠。 因為前奏的中國大鼓響起,然后配合著編鐘,臺下的人一下子眼睛就亮了:確實是很中國,而這種排山倒海的氣勢,一下子這首歌就有恢弘的調性氛圍了。 然后慢慢加入一些其他的音樂元素,比較西化的,例如擦碟聲,電吉他,卻又分外和諧... 臺下的音樂人一下子就懂了: 其實很多時候他們也聽過類似葉青提出的這個“中國風”風格的歌曲,但很多都是一段中國風的前奏,然后唱的時候就變到西方的音樂體系,再到間奏的時候拉回來中國樂器。 這種各干各事的編曲太多了。 可做不到融合,怎么談中國風? 他滿意地點點頭,至少開頭做的不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