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 佛法不過徒添彩-《酒劍四方》
第(1/3)頁
邊關之中,有一行僧眾抵住當頭風沙,已然走過許多日,即便僧衣已然顯得單薄,但眾人走得依舊是不緊不慢,土丘沙墻,碎雪塵礫,時常好襲人面孔,打得人不敢睜開眼目。
當初便有許多商賈行人,叫風沙迷住兩眼,失足踏進流沙當中,再欲脫身,則是要耗費極長功夫,且倘若是有丁點動靜,則是愈陷愈深,即便五六頭馬匹緊拽,亦未見得能安然無恙,脫身于流沙,最是險象環生。不少常年途徑大漠的老人,時常言說寧遇馬幫十騎,不遇流沙一處,便是出于這般緣由,前者縱是兇囂,可未必就是必死之局,如遇后者,那才當真可言稱九死一生。
但這一行十幾僧人,似乎卻是并無這般心念,一路皆是直行,渾然不去看眼前路,而是將兩眼合住,單手立掌,另一手則是拽住僧衣下擺,邁步未曾有丁點匆忙,一步步往邊關深處走去。
風沙甚急,而不入眼,戈壁雪塵,徒打僧衣。
為首那位僧人邁步前行,卻是突然停住腳步,身后一眾僧人亦是止住腳,不再前行。
前頭不過兩丈處,足有二三十具尸首,橫七豎八躺臥于風沙之中,如若是不曾細看,大抵已然當做突兀沙石。除卻二三十具尸首之外,尚有十余馬匹亦是身死,為首僧人上前,擺袖揮開沙土,不由得輕聲道句佛號,搖頭嘆息。
這十余馬匹尸首,大多是為人打斷腿足,或是貫透咽喉頭顱,瞧來便是位使槍的好手,先行將賊寇胯下馬匹廢去,而后再度進招,槍桿勢大力沉,馬匹尸首,大多被砸折身軀大骨,橫死此地。
“賊寇罪孽雖重,然馬匹無罪,可惜之處便是跟錯主家,既是那位駕車施主已然將這一眾賊寇送去往生,罪孽亦是償還許多,我等便在此,替這三四十余生靈超度,想來亦算是功德一件。我等距那座鐘臺古剎,亦不過半日路途,誦經超度,耗費不了許多功夫。”講經首座也不去理會身后一眾僧人,盤膝坐定,兩掌合十,經文如風前塵沙,方出口來,便為大漠當中罡風所攜,飄散而去。
身后僧人,其中有幾位蹙眉者,但品咂一番講經首座言語,大多亦是流露出明悟之色,隨那位身披袈裟的僧人坐定,口誦經文。
不求寺封山多年,其中僧眾,多半終生都不曾離寺,世間種種事,已是只能由打前輩高僧所留文章典籍,或是偈語法文當中,窺探些許塵世中事,此一番出外,已然見識過許多山中不曾見過的物件,更是見過許多塵世中人,為謀得些許銀錢,苦苦奔掙,卻是頭回瞧見賊寇掌中刀,與眼下凄慘死相。
那位邊關中人口中的落拓漢子,槍法確是甚高明,眼下大多賊寇,皆是一槍斃命,興許是當胸而過,或是槍頭貫額而入,死相卻是凄慘,縱是風沙凝住血水,不曾淌落許多,亦引得許多不曾見過殺生的僧人腹中翻滾,周身戰栗。
但佛經聲經久不歇,盤桓周遭。
鐘臺寺今日,佛唱聲亦是不絕。
佛門清修地界,歷來無披麻戴孝一說,而是待老僧圓寂過后,誦經超度齋戒數日,而后再言荼毗,鐘臺寺亦不例外,仍舊留于寺院當中的僧人,誦經聲不止,日夜無休,浩大經聲聲震數里。
平祁平空兩人,皆是盤坐于佛堂當中,雖說歷來頗有些不合,但眼下卻已在此相鄰盤坐足足三日,口中經文不停,就連那位由打不求寺而來的僧人,亦是在此盤坐了兩日有余,面容悲憫。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桃园市|
吴川市|
宕昌县|
鄯善县|
周宁县|
常山县|
横峰县|
黎城县|
双峰县|
漠河县|
吉安县|
华安县|
定日县|
花莲县|
洛隆县|
正安县|
木里|
晴隆县|
康平县|
大同县|
金坛市|
甘肃省|
宾阳县|
重庆市|
泉州市|
宁武县|
海原县|
根河市|
白银市|
海口市|
安西县|
曲阳县|
周至县|
迁西县|
德江县|
铁力市|
阳信县|
水富县|
大田县|
徐闻县|
北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