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三震掌-《酒劍四方》
第(1/3)頁
一清早,十斗川三軍叫各部校尉點齊人馬,墊飽肚皮,而后便披了外甲,取來刀槍,順險要蜿蜒的山路,磨煉腳力。
若要戰時保命,需得平日砥礪身手膂力,這道理在軍營中,同戲園行當中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后受罪這句老話,有異曲同工之處。不談戰時韜略策術,單說白負己在練兵一項的手段,那也是齊陵四將軍中當之無愧的魁首,每日晨時,十斗川上駐扎的軍卒,需繞大川一周,用以鍛煉腳力體魄。
大雪封山時節亦如此,盛夏灼皮時節亦如此。
除此之外,其余砥礪身手的手段也丁點不落,其中尤以“斗山王”與“盤云巖”兩項最為兇險,乃是白負己起初接手時所立下來的練兵大項,當初最令這群鎮南軍精銳叫苦不迭的,正是這兩項。
十斗川綿延極廣,雖無層林老樹高高下下,但多嶙峋怪石,無數深淺不一的巖崖石窩,點綴于山川之間,云巖斷層隔斷長天,景致奇崛。每逢秋時,枯草斷梗朝石窩當中一吹,周遭石巖如犬牙差互交疊,便能稱作為得天獨厚的一處天生虎穴。
興許就是因為十斗川巖土眾多,又無太多遮擋,此處虎豹極多,閑時在山腳晃蕩歇腳,饑時則下山穿林,找尋些野物大快朵頤,頗為自在。
然而白負己可沒生什么善人心肝,大蟲日子過的自在與否,在這位長相俊雅的武官魁首看來,并無區別。
于是鎮南軍便有了斗山王的練兵法子。每逢天景由秋轉冬,百物蕭殺的時節,鎮南軍駐扎于十斗川的軍部,便要引軍從山嶺之中逮住頭斑斕大虎,關到以鐵木構建成的囚籠當中,再命十幾位士卒空手披甲,同跳澗猛虎同處一籠,用以砥礪膽量身手。
盡管入籠兵卒身披甲胄極為堅韌,猛虎爪牙亦難以對體魄造成傷損,可憑十來人的膂力身手,又怎能匹敵一頭數百斤的山中虎,起初推行斗山王這等練兵法時候,常常能在相隔數里處聽見籠中虎嘯慘號,光聽響動便讓人膽寒,何況是同猛虎同處一籠。
時常有軍卒熬過了這要命的一個時辰,從籠中蹣跚而出時,神情都已帶了三分恍惚,整整一兩日不進糧米,都已算是走運;更有不少鎮南軍卒被虎掌結結實實拍凹了甲胄,震斷幾根大骨,亦是屢見不鮮。
白負己練兵之狠辣,手段之酷烈,由此便可窺探一二,但令人稱奇處在于,無論這位大將軍下手多狠,鎮南軍中也并沒有半個軍卒講
“好一處盤云大嶺。”
章維鹿踏空懸停于十斗川前,抬頭瞧見山間云氣橫貫怪兀山巖,頗有些感觸。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平市|
兴业县|
乌恰县|
麻栗坡县|
淄博市|
梧州市|
呼伦贝尔市|
民权县|
新郑市|
阜南县|
济南市|
汤阴县|
庆元县|
固镇县|
宝应县|
曲沃县|
大埔区|
韶关市|
台安县|
平罗县|
沐川县|
汉沽区|
贵德县|
洪江市|
平陆县|
礼泉县|
赣州市|
鄂托克前旗|
大同市|
孟津县|
台湾省|
滨州市|
绥江县|
温州市|
丹寨县|
罗城|
泗水县|
黄陵县|
霍林郭勒市|
铅山县|
永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