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可能是這個世界上? 第一個讓你有這種感覺的人。想得到一起,猜得透彼此心意? 在用技巧維護這段感情? 卻又注入了真心。所以,本質上,你和我一樣,都是一位心理學大師?!? “這應該是你的天賦? 你為人和善? 樣貌沒有攻擊性,整體親和力極強。你這種人,天生就適合與人交往,輕松就能獲得別人的善意,讓對方對你放下戒備。” “這樣的人? 如果再有一顆七竅玲瓏心,有比較深的心理學研究? 懂得高明的心理暗示手段的話,那么很容易讓她的目標在不知不覺中被她牽著鼻子走。” 這樣的例子? 其實很多。 這種心理暗示和引導,一方面很高深? 但另一方面? 也很普遍。 比如你想讓另一半送給自己一個禮物? 你會怎么做? 你會經常在他面前提起這個東西,然后等到某個節日,你提前暗示他應該送點禮物,他多半會送你你近段時間大量提起的那個東西。 再比如,你想送一個人東西,不知道送什么好,就大概根據他的喜好說一款產品,并且長期安利這款產品的好處和優點。 這樣,他可能本來對這個東西無感,但經過你的安利他了解之后就確實比較喜歡了,這時候你再送他類似的東西,就會有比較好的效果。 還有你覺得某家店東西難吃,然后通過一些言語的描述,或者從服務態度抓別人的漏洞,很容易影響身邊的人,讓大家都討厭這家店。 這些,都是正常交往中存在的有意無意的“引導”。 而專業的心理研究者,有更多更厲害、效果更強的方法。 讓你難以察覺,但又十分有效。 “當一個人擁有了一種獨特的天賦之后,他會很想知道,具有同樣能力的人還有誰?又或者自己這種特質是特殊的,還是普遍的?!便鍘X峰道,“而書籍和專家,可以解惑?!? “我問過市精神病院的護士長,她和你關系不錯,你們交流過類似的問題,專業上的。尤其是在前幾年,你雖然不會直接問但總是會引導話題往那邊靠。” “高級的心理學書籍,書店很少有賣,除非專門去訂?!便鍘X峰道,“根據你的同事們說,你唯一的愛好可能就是去書店看書了,但這幾年,去的次數也少了?!? “我想,你在護士長那里知道了自己的天賦。然后在書店的專業書籍中,找到了對應的一些理論,甚至是一些心理暗示方面的小技巧。” “而這幾年之所以去的少了,是因為普通的心理類書籍對你而言已經失去了作用。你想要繼續學習和進步下去,只能看更加高深的書籍,但那些書籍,一部分不對普通人開放,一部分在書店根本銷售不出去,沒人看。” “所以你近些年去書店,不是看書了,而是去取你讓書店幫你定的書,這樣自然就去的少了。我記得,有一次取書,就是我陪你去的對吧,當時我還發表了對那本書的感言,我們聊的很開心?!? “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周綺麗和你亡夫劉某后來的連環殺人行為,就是在你的引導下完成的。或許他們自己都不知道,他們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