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看到惜春那個小磨洋,黛玉也是不由的有些想笑,不過還是說道:“四妹妹放心,我保證不將四妹妹告訴我的事情說出去的?!? 惜春見狀也是滿意的點了點頭,不過說起賈珍的事情還是有些有些羞恥的說道:“其實這件事情在賈家也不算是什么秘密了,這事也和秦氏有關系,而且秦氏的死也和這件事有關系。” “什么事情?” 惜春像是有些不好意思,吞吞吐吐,半晌才蹦出兩個字,“扒灰!” 黛玉一開始還有些沒反應過來,不過看著惜春那難以啟齒和難看的臉色,當即臉色也是變了。 “這……”黛玉臉色大變。 扒灰,可不是扒鍋底灰。 扒灰,也叫爬灰。 扒灰這個詞匯可謂是歷史悠久,以至于說法莫衷一是。據《吳下諺聯》釋其由來云:「翁其媳,俗稱扒灰。鮮知其義。按昔有神廟,香火特盛,錫箔鏹焚爐中,灰積日多,淘出其錫,市得厚利。廟鄰知之,扒取其灰,盜淘其錫以為常。扒灰,偷錫也。錫、媳同音,以為隱語。 還有一種說法來自北宋兩大名人王安石和蘇東坡。都說二者老而不修,大有“一樹梨花壓海棠”,對媳婦不軌的想法。當然,這事人云亦云,屬于野史傳說聽過就算了。但爬灰指公公與媳婦的不倫關系是不錯的。它還有個文雅說法叫“聚麀”。麀為母鹿,獸性不懂倫理,古人借以形容亂倫之人寡廉鮮恥,不顧人倫綱常的悖逆行為。 當然了,這個世界上雖然沒有宋朝,但是王安石和蘇東坡還是有的。 扒灰這個詞就和這兩個人有關。 先說王安石,說是他的兒子是個傻子死得早,兒媳婦很漂亮,王安石的老婆也死了,于是王安石就在家里的香爐里埋了一首情詩,兒媳在上香時發現了,也和詩一首埋在香爐里。 于是兩人走在了一起。 清人有一個《吳下諺聯》,是另一種說法,好像就是這個謠言的源頭:王安石兒子死后,他給兒媳在后院另蓋了一個房子居住,可能是擔心兒媳紅杏出墻,經常去監視,兒媳誤會了,在墻上題詩說:風流不落別人家。 王安石見到后,用指甲把這句詩給扣掉了。 因為是石灰墻,所以說是扒灰。 其實,這種事情,都是想當然罷了。 《吳下諺聯》釋其由來云:翁私其媳,俗稱扒灰。鮮知其義。按昔有神廟,香火特盛,錫箔鏹焚爐中,灰積日多,淘出其錫,市得厚利。廟鄰知之,扒取其灰,盜淘其錫以為常。 扒灰,偷錫也。 錫、媳同音,以為隱語。 還有蘇東坡,也不知道怎么就被人污蔑成了扒灰,為此還丟了官職。 話說這蘇東坡中年喪妻,一直未娶。 他忙于公事和寫作一晃許多年就過去了,一人過著怪習慣。 轉眼兒子就娶妻生子了。 偏偏蘇東坡一代英才,聰明絕頂,才華橫溢。 而他的兒子卻庸碌無為,整天只知道吃喝玩樂。 一天,蘇東坡的兒子又出去玩樂去了,蘇東坡一人在書房里坐著,呆呆的思考問題。 這時,他的兒媳婦見公公一人在書房里又是思又是想得怪辛苦的就給公公端了一杯茶上來了。 兒媳婦這天穿著蟬羽般透明的白紗的裙子,端著茶杯走到蘇東坡的身邊,輕聲地叫道:“爹爹請喝茶!”并且含情脈脈的看著他,這兒媳婦其實也是個才女,琴棋書畫,詩詞歌賦樣樣通,之所以嫁到蘇家就是對蘇東坡的崇拜才嫁過來的。 來了之后才發現他的兒子這樣的平庸,很是落寞失望。 早就對蘇東坡傾慕不已,今天有機會了想和公公親近一下。 蘇東坡正在沉思之中,見兒媳婦走過來,兩眼愣愣的看著她,看著兒媳婦的紛紅的臉蛋,婀娜的身姿,含情的雙眼,他突然有點忘乎所以,飄飄然起來。 就在他心猿意馬時,突然記起這是兒媳婦頓時臉紅了起來。 兒媳婦就問道:“公公為什么臉紅?”蘇東坡也不答話,接過茶杯,用食指快速在書桌上寫了兩句詩:“青紗帳里一琵琶,縱有陽春不敢彈”。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