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尖耳朵的阿凡達妹妹下場來到了后臺,饒有趣味的看著沈常樂急匆匆的從樂隊借了一把吉他過來。 不僅僅是她,就連一些眼尖的觀眾都是十分好奇,大家互相提醒,很快越來越多的目光都從舞臺上匯聚在了抱著吉他,跑回后臺的樣子。 觀眾們議論紛紛: “誒那不是百變俠嗎?他怎么去管樂隊借樂器去了?” “嘿不知道又搞什么花活,這哥們唱的是真好,各種花招也很有意思。” “畢竟他不是自稱90后,年輕人嘛,愛玩哈哈哈。” “哎呦快點開始下一輪吧,大家都等著呢,這后邊的歌手再磨嘰什么啊???”有人聲音不大的吐槽道。 觀眾都是有從眾反應的,如果大家最一開始沒有注意到,沈常樂在樂隊旁邊出現,那么大家的注意力都會在舞臺上,不會如此著急。 但是隨著幾位開始議論起來,有一個人帶頭吐槽,那么即使是一開始聽評委們分析津津有味的觀眾們,也會逐漸有一種急切的感覺。 而這種觀眾反應,在節目演出中,都已經屬于很不好的前奏了。 曾經2011年德蕓社排練打磨了半年之久,動用了幾百名德蕓社相聲演員,集郭桃兒和于千的心血之作相聲劇《龍國相聲史》在北展演出。 當時德蕓社已經是大紅,粉絲相聲迷不計其數,雖然郭桃兒以及德蕓社官網上,都已經提前聲明,這場演出的是相聲劇,表演相聲近代史的。 不過仍然有大批盲目,沒有注意或者不注意的粉絲,并不知情便掏錢走進了北展劇場。 其實本來大多的粉絲都是十分有素質和理解的,畢竟是自己買的時候沒有看,最多也就是有一些遺憾而已。 結果剛開頭沒半個小時,就被幾名觀眾帶頭鬧事起哄,最終連帶著一批無所謂的觀眾,都盲從的跟著起哄,德蕓社的相聲劇整個五個多小時,幾乎都是在起哄、謾罵吁聲之下演完的。 甚至到最后,德蕓社的相聲演員上臺后拿著話筒演出說話的聲音,都被觀眾的起哄聲蓋了過去。 當年幾位還稍顯稚嫩的,如今火熱的角兒也都是眼睛中存著淚,堅持演完的,至此次時間后,郭桃兒也是才真正的在,真“通俗”假“三俗”的道路上,一條道走到黑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