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不負沒有想。 自他修煉到神人境界之后,幾乎便沒有再考慮過勝敗。 因為他知道,他縱然敗,也絕沒有人能殺得了他。 既然已無關生死,只論刀法,勝敗又何必計較? “勝負爭心,人人皆有。有時候能夠幫我們提升練刀的毅力,有時候卻會阻礙真正的‘刀道’的進步。” 李不負這樣教導銅歡。 銅歡卻有些不太懂。 李不負接著道:“我想給你講一個故事。” 銅歡執耳而聽。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人,一位是老人,一位是年輕人。兩個人都學刀法,老人是前輩,年輕人是晚輩,老人學刀的時日比年輕人漫長很多。” 銅歡點點頭,這樣毫無特別之處的兩個人在武林中很常見。 “老人呢,是前輩,所以年輕人常常會向老人請教一些用刀的技巧, 學習他的刀法經驗。” 銅歡又點點頭。 “在年輕人學了五年刀之后, 水平已很不錯, 二人也常常在一起切磋刀技,當然了,年輕人屢屢以落敗收場。” 銅歡也點頭。 他雖然有些笨,但這個故事目前在他看來,一點兒也不復雜,非常好理解。 “年輕人屢屢落敗,自然想勝,他便不斷地去觀察老人的刀法,在觀察了無數遍之后,他終于找到了老人刀法中的一處破綻!” “年輕人嘗試著想要突破這個破綻,但是每每都被老人以高超的戰斗經驗防御下來。年輕人的確找到了破綻,但是他的刀不夠快,所以攻不進這個破綻去!” 銅歡仍點了點頭。 這道理也很簡單。 ——知道破綻,不代表能擊敗對手。 就好像哪怕李不負告訴銅歡,謝小荻的劍法雜而不精,狠厲有余、而靈巧不足,其劍法破綻在何處何處,但銅歡依然不可能打敗一身武功還在的謝小荻。 因為銅歡雖知曉了破綻在何處,但是他卻無法“觸及”那處破綻。 李不負見銅歡明白這武學上的道理,便又講了下去。 “年輕人也是這樣的,他的刀法總差一點點,就可以利用那破綻,攻破老人的刀。但就是這一點點,讓他半個月來,都未竟其功。” “而當年輕人忍不住告訴老人他刀法中有這個破綻的時候,老人卻抱有一種拒絕的態度。因為老人從心里面覺得,年輕人才學刀五年,怎能夠比得上我學刀三十年?你怎么有資格來指教我?” 銅歡點點頭,又搖搖頭。 “老人拒絕年輕人所講的東西,因為他內心底好似有一個聲音,是在說:如果承認了刀法中真的有這處破綻,那么就是承認了年輕人能夠指出他刀法中破綻這件事。” “而如若承認了這樣一件事,那么就仿佛承認了自己在刀道上落后于這年輕人。”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