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回到公司,唐小川用內部網絡同時聯系了柳公佑、王睿和另外負責醫療設備研制、基礎科技設備儀器研制的兩個高智能機器人,這兩個高智能機器人分別被命名為張德和齊強。 辦公室里的三維虛擬全息影像分為四個部分,顯出四個人的身影。 “老板好!”四個高智能機器人分別向唐小川打招呼。 唐小川點點頭:“柳教授、王教授、張教授、齊教授,你們負責的領域內,目前進展的程度應該是行業領先了吧?但是在同行業中有些公司的科研生產技術有他們的獨到之處,如果得到他們的關鍵技術,不知道對你們的研究是否有幫助?” 張德立即說:“當然有幫助,我們可以用他們的技術作為參考,分析出這些技術的優勢和劣勢,甚至可以做到去起精華去其糟粕,有些技術細節如果可以借鑒的話,可以節省更多的時間!” 齊強也說:“不錯,他們的技術有優勢和劣勢,他們自己也清楚,但如果想要只取精華而摒棄糟粕卻是做不到,因為他們有共同的研究大方向,有一套體系;但我們這邊不同,我們研究體系與他們不同,我們可以只取那些精華,而不會對我們的研究造成影響!” 唐小川點點頭,“你們跟在同行業公司的那些研究人員都是同行,他們有什么技術研究成果,你們應該很清楚,你們各自擬出一份需要的技術名稱清單出來,這些技術在哪家公司有他們的獨到之處,都寫清楚,我找人去搞來!” “好的,老板!” 科學技術、生產工藝這些東西的泄密從古至今都一直存在,四大發明傳到世界各地實際上也是某種程度上的技術泄密,西方也有很多技術傳到了東方,難道說古人就沒有保密意識嗎? 絕對不是,有的時候你防不勝防,戰爭、災害、人禍,都有可能讓生產工藝和科學技術泄密,傳到別的地方去。 在和平時代,技術泄密最大的問題就是人才的流通,像這種以盜竊手段竊取技術資料并不是技術泄密的主要問題,畢竟每家公司為了防止有人盜竊技術資料都設有嚴密的安保系統和設備,外人想要輕易把技術資料盜走根本不可能。 人才的流通是不可避免的,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正因為人才能夠自由流通,想要保持技術領先,只能繼續投入資金,加大研發力度,而這樣實際上也加快了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提高。 “老板,有一件事情要向您報告,我們在氫氣儲存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進展!”王睿對唐小川說道。 唐小川一聽,當即就問:“進展到什么程度?” 王睿介紹道:“氫氣的沸點是零下252.76,想要讓它液化,目前只有兩種方法,一是控制溫度降到它的沸點以下,或是增加壓力!增加壓力比較好辦,困難是讓溫度降到252.76以下,就算能夠讓它的溫度降到這個沸點以下,成本太過高昂,別說我們承擔不起,就算把它用于實際應用,消費者也不會買單!” “如果增加壓力的話,但氫氣液化有一個臨界溫度就是零下239.96,在這個臨界溫度以上,無論增加多大的壓力,它都不會液化,所以只能在零下239.96這個溫度以下加壓!為什么一定要讓氫氣液化?因為如果不液化,儲存運輸成本太高,每次運輸的氫氣太少,只有液化才能讓每次運輸得更多,這樣才能減少運輸儲存的成本,您懂我的意思吧?” 唐小川點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王睿繼續說道:“但即便是要把溫度控制在零下239.96這個溫度以下,也存在著很大的技術困難,這也是為什么直到現在為止,把氫氣作為常態化能源用于實際生活服務于大眾都沒有成功的原因!”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