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名記者有點著急。 “你聽過這首歌吧??!《loser》!在霓虹之前火過一段時間的,就是李文音的歌曲??!” “搜嘎!!” 原來不是罵我?。。? 提問的記者恍然大悟,旋即臉色有些發紅。 .......看來是我信息滯澀...... ...... 其實,按照李文音正常的名氣來說,不至于會遇到這樣的情況。 甚至對于霓虹這種亞洲國家的娛樂記者來說,名氣本該應是如雷貫耳的。 但奈何...... 就在華國娛樂圈,都很難找到李文音....... 這人好像從來都不正經宣傳的??! 雖然偶爾會出現,搞出一些大事.......但正經宣傳缺失,導致李文音在亞洲其他國家的名氣并不如國內那么大。 圈內的地位與影響力是在線的,但在國外的名氣上多少似乎有些失衡。 但隨著屏幕上播放著李文音的神仙履歷,江湖上的各個稱呼....... 臺下再一次沸騰了起來。 “我終于知道為什么這次主題曲創作上,花琦千雪小姐都會以李君為主了!” “天!這個履歷,是人嗎?” “哈哈哈看吧!我就說了李非常的厲害?。 ? 臺下倒是還真有資深的李廚,看起來非常的興奮。 仿佛掛在屏幕上的不是李文音的介紹,而是他們自己的介紹一般。 有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你們快看吶,這是我偶像,你看他牛b不? ....... “天,華國交響樂團長,與華國愛樂,柏林愛樂,法蘭西交響樂團.......等諸多國際頂尖樂團合作,年僅二十一歲的時候便被譽為兩百年來最為驚艷的音樂家?” “從十八歲嶄露頭角開始,迄今為止的作品數量難以統計,已達......五......五百余?!” “大型歌劇,交響套曲,交響曲,小品,獨奏曲,協奏曲........” 沒毛?。? 沒意見! 俺懂了?。? 就算不認識的記者們,對于李文音接手主題曲創作的主導權也幾乎不再有任何的疑問了。 不知道為什么,臺下一些第一次聽聞李文音這個名字的記者,內心都忍不住迸現出了兩個字。 高攀!! 是的,就是高攀了。 而這下,記者們頓時也有了全新的問題。 “請問新房先生,那您能否對李先生的作品做出一個評價?” “評價啊.......” 新房中介多少有點遲疑。 這句話本身就很有問題。 評價的差了,得罪李文音,而且會對電影的宣傳產生影響。 評價的特別好? 很容易被人帶節奏捧殺,最終李文音本身受到負面影響,還是會得罪李文音,對電影的宣傳產生負面影響。 夸是肯定夸的,但必須要到位,還不能表現的特別舔。 “說實話,在音樂上的實力,李文音先生真的是不容置疑的?!? 首先,新房中介大力肯定了李文音的能力。 “當時我將劇本拿給李文音后,李文音并沒有著急開始作曲,而是詢問了我很多影片劇情,想表達的思想,一些擴散的延伸問題,作為作曲的架構?!? “而當他總結出關鍵點后,便開始了令我瞠目結舌的作曲架構,架構能力可以說非常強大了,就好像信手拈來一般,那種完全符合劇情與電影內容的曲子設計就成型了。” “不僅非常嚴謹,而且過程很流暢,成型的速度也因此非??欤曳浅5臐M意!” 新房中介贊嘆一聲。 “當我聽到成曲的時候,我就知道,這就是我想要的主題曲。” “這主題曲,絕對將整個電影劇情的情感抬升到了另一個層次,我作為創作者,甚至在電影成型后,被主題曲登場的那個片段感動到流淚。” “而且,這個主題曲,配合我們電影的開放式結局,會令不同的人,產生不同的觀感與對結局的猜測,更加符合了電影的內核-----《煙花到底該怎么看》!” 記者們點了點頭。 新房中介也算是老油子了。 唉?! 我就不說這個主題曲在音樂上到底有多厲害,那玩意,怎么說怎么不好。 我只說李文音創作能力非常強,靈感天馬行空,制作速度非??欤⑶曳浅5姆线@部動漫電影。 對,你問我好不好,我不說。 但這就是“最適合”的! 新房中介,老人精了。 李文音想進入霓虹市場,自然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歡喜的是與李文音合作的會社,足以賺的盆滿缽滿。 但憂愁的也自然就是競爭對手了。 過江龍難壓地頭蛇。 但過江龍與其中一條地頭蛇達成了合作,那么對于其他的地頭蛇來說那就不是啥好事了,蛋糕就這么大,爭斗難以避免。 所以,新房中介非常的謹慎,畢竟,保不準誰就會抓住自己的失誤,開始攻擊自己的作品,說實話,攻擊自己的作品無所謂,但如果惹毛了旁邊的大哥,那特么怎么收場???! “新房中介,您說您電影是開放性結局?” 一名記者忍不住撇了撇嘴。 似乎是有點不看好這樣的處理。 甚至似乎回想起了什么。 ...... 開放性結局,是每個導演都很想做的藝術處理之一。 簡單來說,這就是屬于導演的文青病。 很多導演,想要證明自己的藝術價值,那么便需要在商業與文藝中間有一個取舍。 或許一些地方是可以兼顧的。 但結尾呢? 不可否認,悲劇更能令人印象深刻,遺憾更能反映人生,對社會,對情感的刻畫,就是“刀子”不等于“藝術”,但卻是通往“藝術”最便捷的路徑。 而觀眾們作為娛樂消費者,其實更想的是happy ending。 圓滿的大結局。 看電影是為了放松娛樂的,可以有淚點,可以讓人很感動。 但你特么又是綠帽,又是撕逼,讓悲劇+遺憾出現的非常突兀,令人感覺不像是順其自然的青春,更像是導演拿著一把刀子跑過來非要捅你。 玩尼瑪耶,現實都那么難了,老子看個電影你還要刀我? 而在此基礎上,為了滿足自己的“文青病”,也為了不至于讓觀眾們爆炸。 所以,開放性結局就出來了。 反映人生,反映情感,然后在結尾給你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間,回味其中的韻味,似乎有千百種。 刀了,但好像又沒刀。 向往美好的人類,也自然會把結局往好了的地方想。 但還有遺憾的懸念。 所以,這樣的片子,并非是面向低齡觀眾的。 這樣的片子,評價上,也極其容易兩極分化。 喜歡的人,對電影喜歡的不得了。 不喜歡的人,簡直討厭死了。 而動畫電影,尤其是新房中介動畫電影的以往風格........ 跟這種“青春系酸澀戀愛”電影完全不同??!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