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觀眾們的前方投影處,便出現了各個民族節日慶典的歡樂投影。 有東方民族的,亦有西方民族的。 但仿佛因為歡樂喜慶節日的到來,難以抑制心中激動一般,畫面中的人顯得有些亂糟糟的。 旋即....... 長笛不斷吹響著輕巧靈動的旋律,襯托著弦樂與銅管。 “當!” 定音鼓與大镲猛烈的一響,一個休止符,令全場瞬間鴉雀無聲。 但很快,第二主題的進入,仿佛充滿了“進行”的感覺。 熱情洋溢,充滿生機。 仿佛是人頭攢動的廣場上,準備歡慶節日的人們本來亂做一團,但在信號的指揮下,開始有序的游行起來。 不少音樂家似乎有了預感。 與其說是“歡樂”,不如說寫的是個“禮”! 過度的快樂是會失禮的,但李文音這種快樂,卻在保留了“禮”的程度上,書寫到了極致!一上來,便迅速推進了這樣歡快的氣氛! 突然,長笛再一次變得靈動起來。 本身微微有些莊嚴的感覺,便再一次歡樂輕快了起來。 而巧妙的強弱處理,讓整個歡慶的場面,并不那么“鑼鼓喧天”。 反而充滿了小民生活中,細節的歡樂。 一件件不斷接力的樂器,仿佛書寫了人民生活中的一點一滴。 而不斷“傳染”著的樂團聲部,似乎也告訴大家,快樂是會傳染的。 很快。 第三主題被法國號吹響。 仿佛響起了民間舞曲了一般,氣氛歡快熱烈,但充滿了一種“流水”的感覺。 不急不躁,圓潤自然的舞動著的感覺! 旋即,小提琴再一次奏響第三主題。 當第三遍的小號傳遞時,一件特殊的樂器出現。 鈴鼓! 非常具有存在感的鈴鼓,第一時間便吸引了臺下的音樂家們。 這件樂器,頓時令不少人眼前一亮! 不錯,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鈴鼓都是一件傳統樂器。 甚至可以說非常近似。 這件樂器的起源無法考證。 在華國,那些能歌善舞的民族.....比如維吾爾,朝鮮族,塔吉克族,烏茲別克族,壯族,在西北少數民族區,或是東北延邊,甚至是南方的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這件樂器都存在于當地的民間歌舞中。 而在國外,這件樂器,流行在中亞,中歐,甚至印度,葡萄牙等地。 甚至是古羅馬普羅旺斯。 出土的歷史文獻或是文物告訴了人們,這件樂器歷史悠久,且存在于整個地球土地之上,甚至相當多的民族都會使用。 是一種色彩很強的節奏打擊樂。 鈴鼓的出現,配合小號。 就仿佛是載歌載舞的盛大場面中,身著舞裙的少女,正熱情的舞動,為歡慶的節日獻上祝福。 很快,木管,銅管,依次吹響。 仿佛各個場景不斷的變換著。 也仿佛是預示著更加歡樂場景的到來,而吹響的號角一般。 仿佛是諸神之王在神界對大地說道...... “快樂起來就完事!”一般。 【普天同慶】! 大镲一聲敲響! “當當當當!!” 不斷嘹亮的長音響起。 定音鼓敲響鼓點。 那靈動俏皮的音樂再一次響起。 樂曲進入中部。 但俏皮似乎只是一個引子一般。 此時的李文音微微一笑,但在很多觀眾們的眼中,卻仿佛......整個人都感覺放松了下來。 但這樣的放松,卻更充滿了一種神圣感。 優雅而舒緩的揮舞指揮棒,樂團的速度瞬間慢了下來。 五聲音階書寫的優美旋律,輕柔典雅的響起。 音樂變得有些莊嚴。 小提琴優美的揚起。 這仿佛能洗滌靈魂的旋律沉穩舒緩,仿佛是充滿了幸福且無言的笑意。 “充滿禮節性的歡樂”! 不知為何,這種令人感受到“歡樂之上”幸福感的音樂,令人鼻子微微發酸。 音樂家們忍不住長舒一口氣,去品味這種足以令靈魂悸動的旋律。 ...... 但華國直播的網友們卻是徹底炸開了鍋。 【臥槽!這旋律!這旋律?!】 【臥槽了,原來這段旋律是要描寫歡樂?我了個乖乖??!】 【這......這不是李文音當初給徐馨蕾寫的《畫心》嗎?我tm驚呆了!】 【對啊臥槽,《畫心》!后來被電影買走,又被很多明星翻唱.......千雪姐不也唱過嗎?!】 【我人都傻了,那么悲的歌曲,居然是描寫歡樂?!】 【不是.......這兩首曲子到底誰先出現的啊?!】 【不知道,只有李文音自己知道。】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