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寧薇的手中,小提琴顯示出了大眾印象中少見的一面。 并非激昂高亢。 而是低沉渾厚。 恰到好處的揉弦,讓樂曲的傾訴,變得更為溫柔。 而強與弱的鮮明對比,也令人心潮如同蕩漾著月光的湖面一般,起起伏伏。 大部分的藍色光芒中,摻雜少許的淡綠色。 點點的光芒,從半空灑落到寧薇身邊的那條白光形成的河流之上,濺起五彩的漣漪。 而人們赫然發現,這光點落下的節奏,與數量,居然與樂曲的節奏相得益彰。 短暫的一個停滯,似乎開啟了下一首樂章。 在河流的對面,一身黑衣黑褲的大提琴演奏者,從黑暗之中出來,映襯微微的光芒,與寧薇形成一種和諧的,視覺上的平衡與對稱。 大提琴的低沉聲音緩緩沉吟。 而小提琴,也轉換到了中高音去。 兩種琴音的交織,仿佛在傾訴,告慰,于寒冷之中抱團取暖。 琴聲的纏綿交錯,并沒有給人以“矯情”,“造作”,或是“故弄玄虛”的感覺。 沒錯。 優秀的樂曲,哀而不傷,悲而不泣。 兩種樂器的聲音,仿佛幻化成了一男一女的一對戀人。 但這種悱惻的愛意之下,卻蘊含了一種難以言喻的悲。 可是這樣的悲,更多的反而是令人為之感動。 大提琴與小提琴的演奏間,中間隔著的白色河流之上,也多出了幾種顏色的微光。 與藍色形成強烈對比的紅色微光為主體。 夾雜著的淡黃色微光,卻能與藍色周圍的淡綠色燈光融為一體。 在淡綠色與黃色的配飾下,紅藍色的星光,彼此對望,卻又相互融合。 而下方微微流淌著的白光河流,似乎也氤氳出了兩團不同的影子。 影子的造型非常的抽象,若即若離,旋即融合交織,又再次分離游蕩追尋。 雖然并不知道這段音樂具體描繪的故事,但僅僅憑借著音樂,與這充滿了暗示的光與影的交織,觀眾們依然感覺到了一種震撼。 緩緩的。 大提琴的聲音淡了下去。 卻只有小提琴的高音顫弓輕吟響起。 而此時,一陣弦樂合奏的聲音也響起。 果然。 不知道什么時候,整個樂團出現在另一邊。 黑暗中依稀可以看到其他的聲部,而微光僅僅讓弦樂聲部亮了相。 “咚.....噔.......” 隨著弦樂慢慢漸變下去,鋼琴的聲音緩緩傳來。 觀眾們翹首以盼的辣個男人也終于出現了。 李文音坐在鋼琴旁,纖長的手指敲擊著琴鍵。 弦樂與鋼琴交襯之下,仿佛襲來了一種莫名的壓力。 壓住了之前纏綿的大提琴與小提琴。 而與此同時....... 在大提琴與小提琴出現的兩側,地面閃爍起了漸變的燈光。 隨著燈光,小型噴泉運作起來。 隨著音樂輕搖舞動。 柔和的水流不斷的旋轉蔓延,在燈光的襯托下,恍若蛇形。 而光,投在了細小水柱之上,在背后,映現出了兩道不同的身影。 看上去一男一女。 這樣的特效,忍不住令人為之嘩然,卻不敢發出太大的聲響。 音樂,水流,光,影。 構建出這么一幅抽象卻又形象的演出。 場內的外賓,看著這令人沉醉的光與影的特效,心里出現了三個字。 《白蛇傳》! 有些令人壓抑的弦樂與鋼琴,仿佛是縈繞在心頭揮之不去的陰暗。 偶爾出現的大提琴與小提琴,像是對著陰暗反抗,卻顯得有心無力。 隨著弦樂的翻涌,左右小型噴泉的水柱,也緩緩下降。 人工池下的背光燈,也慢慢的黯淡下去。 終末流淌的豎琴,與鋼琴高音點綴的叮叮聲,令人浮想聯翩。 音樂緩緩淡去,直至消失。 沒有什么happy ending。 這種感覺,更仿佛是一種開放式的結局,令人各有各的見解。 觀眾面前閃爍的各色燈光緩緩黑暗下去。 光沒了,影也沒了。 似乎,留下的只有光影與音樂交織后,留下的余韻罷了。 ...... 來到西湖后,除去當地的文化,美麗的景色,自然就是這《白蛇傳》的民間傳說故事更讓外賓們感興趣。 無數優秀的音樂,都是誕生于種種民間傳說,神話故事當中的。 而從這些傳說與故事當中,音樂家們也可以受到極大的啟發。 所以,對于這些故事非常好奇的外賓們,這幾天的游玩中,也對《白蛇傳》這個故事的不同民間版本有了很深的了解。 尤其是對李文音有所了解的外賓們更是非常好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