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我們柏林愛樂樂團與李文音先生合作的時候就很有這樣的感覺,在李文音先生的啟發下,后續的一些商業演出中,我們在處理音樂感情的時候有了更多的想法。” “形式的突破是能很大程度服務于藝術性的,而且,面對廣大觀眾來說.......其實形式美能比藝術美更直觀的感覺出來。” “可是........” 阿貝爾皺了皺眉。 總感覺想說點什么,但說不出來。 組織語言,欲言又止。 想了想,還是別插嘴了。 “對啊,其實形式美就是深刻了內在化,形式美才是給人們帶來情感上與精神上滿足的源泉?!? 李文音聳了聳肩。 “美屬于真理的自行發生。” 布里克有些語塞。 李文音說的倒也沒錯。 而且,布里克本身也確實是支持“基礎音樂”的人。 從事藝術行業,去考慮所謂藝術性,藝術價值,或是什么什么深刻的哲學思想,前提肯定都是...... 【你先把基礎的東西給我弄明白再說!】 但滿足了這一點后,在布里克看來,還是要升華藝術性才是王道。 “但終歸回到本質來說,藝術作品還是要考慮人這個因素的?!? 布里克突然眼前一亮。 “比如李先生您的情感音樂美學的作品就很多,不說本就非常浪漫主義的曲子,單說這一次的《尼伯龍根》,就充滿了藝術美!” “當然了,我也不否認形式美的重要性,但美,更多還是體現在人文關懷上,體現在人類的哲學思想,熾熱的情感上?!? ...... 那你們吵個蛋子啊? 不少并不理解其中意味的工作人員們忍不住齊刷刷的翻了一個白眼。 爭來爭去,還不是說的兩項都重要? 聽布里克的話,李文音似乎很多音樂也都很注重情感與人文。 發展? 那你們各自發展各自的??! 我潮了??! “雖然我覺得很厲害......但這樣的爭執真的有意義嗎?” 一名不明所以的工作人員實在是忍不住了,忍不住小聲的偷偷問向身邊的吃瓜群眾。 這名樂呵呵的吃瓜群眾,正是毛子小黃毛,伊萬。 “怎么沒意義了?!” 伊萬眉頭一豎。 “我跟你說啊?。 ? 看了看四周的大佬,伊萬小聲的用半生不熟的中文對工作人員說道。 “像是這樣的大佬,一舉一動,一個思想,是可以改變行業接下來發展方向的!!” 發展方向!! 工作人員頓時就被唬住了。 “真的假的?” “真的??!” 伊萬確信的點了點頭,凝重的說道。 “千真萬確!!” “舉一個不恰當的例子.......就好像音樂的歷史中,曾經出現了貝多芬這個驚才絕艷的天才,將板正古樸,更多是闡述理性的古典音樂,綻放出了熾熱的感情火花?!? “這種將感性無與倫比的傾注到音樂中,才誕生了后來的浪漫派,影響了無數的人。” 在工作人員目瞪口呆中,伊萬繼續說道。 “所以,發展到了現在,市面上的音樂便充斥著滿滿的感情,你想想,相比于一開始關于宗教,關于祭祀,關于禮節的理性音樂,變成了現在的樣子,這都是音樂一步步發展來的!” “當然了,并不是說要以什么什么為尊,只是說未來的發展方向而已?!? 伊萬擺了擺手,嘿嘿一笑。 “就像是貝多芬,在形式美上也絕對做到了無與倫比,比如.......《命運》的那種壓迫感,那種抗爭感,其實就來源于形式美.......” “但他在情感化的開頭卻至關重要,這種追求人文精神極大的影響了后代。” “那李文音呢?” 工作人員開始不懂了。 “李啊,李很特殊吧!可以說是非常奇怪了。” 伊萬笑了笑。 “李的風格其實很奇怪,他受到了貝多芬為首的很多音樂家的影響,風格本來非常的浪漫主義.......” “但更是不難發現......李文音也一直在追求形式上的突破?!? “其實,經過這一次的音樂會,我們不難發現,李在藝術美上,造詣與他在形式美的造詣上一樣,也同樣達到了天花板。” 說到這里,伊萬忍不住聳了聳肩,感到有些荒唐。 “所以你看他們的爭論,表面上是講形式美與藝術美哪一方更重要......但其實并不止如此。” “李文音的音樂理念與音樂的美學思想,其實本來就已經將這兩種發展到極高了。” “他認為,音樂應該具有形式美,這種必不可少的基礎是一切音樂作品的前提?!? “他也認為,音樂應該具有文學性,脫離空虛的幻象,追求情感表達的確定性?!? “他認為音樂應當表達情感,也更應該具有極高的道德性,這樣的人文關懷其實在李文音的作品中體現的非常濃郁?!? 說到這里,伊萬雙手一攤,頗有些無語。 “你看,都到了這個程度了......” “所以,面對這個時候,李是一定要突破的,所以會用交流辯論的形式來尋求自己內心的答案?!? 工作人員無語極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