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音樂要使人愉悅。 但這樣的愉悅,卻并非是短暫的刺激。 而是長久熏陶中,來自道德層面的提升,思維學識的進步所帶來的愉悅。 ...... 從略顯粗獷的北方,來到浙江杭州這個充滿水汽的魚米之鄉。 音樂上最大的體現,便是柔和細膩了許多。 山與水,交相輝映。 莊嚴的山音,波蕩清亮的水音。 流淌中的水音中,低音的山音,便仿佛蒼古佇立。 王昌元并沒有加速。 花指不斷滑奏著流水沖擊高山的湍流。 靜中有動,動中卻又極靜。 輕輕的。 泛音結尾。 恍若是一滴水花,輕輕擊打在磐石之上。 絕美的意境,當真是讓人回味過來后,起一身的雞皮疙瘩。 此時,什么叫做“余音繞梁,三日不絕”,便真真切切的出現在了這里!! 夸贊? 不! 沒有人想要出言夸贊。 這個時候,不說話才是最好的。 似乎任何稱贊,都會玷污這種高潔與雅致。 與其“趨炎附勢”一般的跟風夸贊,不如靜靜的欣賞品味,與樂師,與音律,與這山水,一起去追尋內心的平靜,宇宙的真理。 品味這如同涓涓細流般清揚優美的浙派古箏。 也感悟著漢家思想的“和合”文化! 明心,見性! 存心,養性! 一首琴曲中,不少音樂家也陷入了一種模糊朦朧的感受之中。 這種朦朧中,似乎愈發能夠看到自己內心的境界與精神。 良久后,眾人回魂。 瓦爾茲大師微閉的眼睛慢慢睜開。 聞著空氣中微微帶有的沉香味,似乎還能依稀聽到這典雅的琴曲。 品了一口依然溫熱的茶水,蘭花香撲鼻,浸人心脾。 此時此刻,瓦爾茲大師的內心,只有一個感受。 美! 這就是一種美學的享受。 何為美學?美學存在的意義? 李文音做出了解答。 美學,是一種科學。 用科學的嚴謹性去搭建美學的框架。 美學更是一種哲學。 用思想的高度,去填充內里。 那么,美學的意義呢? 便是使人愉悅中,提升內心思想境界與道德高度。 有的人,煩煩燥燥,憂憂惱惱,空活百歲,老后回想人生,恍若一片沙漠。 有的人,名心見性,修身養性,年歲不高,卻窺得天命。 美學是沒有極限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一種愉悅與歡喜。 無論年歲,每一次的大徹大悟,也都是一種黃金體驗。 有的時候,回想起年少的無知,總會有令人羞恥的蜜汁操作,也會有讓現在自己啼笑皆非的言論,最后坦然的一笑了過,接受現在的自己,也接受曾經的自己。 這便是一種......建立在學識與眼界進步之上的精神境界的提升。 慢慢進步,卻不曾忘卻本心,赤誠之心一如當初的少年,卻擁有了更為豁達的人生觀。 “這曲子叫什么名字?” 布里克輕言細語的小聲問道。 “《高山流水》!” 李文音頓了頓,說道。 “浙派箏樂的《高山流水》!” “好一個《高山流水》啊!” 布里克似乎有千言萬語想要感慨,但最終還是只喝了一口茶水。 輕輕眺望遠方的高山,微微蕩漾的江面,笑了笑。 “這茶,真好,這山水,也真好!” 只是,布里克的內心,依舊在感慨著。 境界,當真不同!! 優秀的音樂,真的會讓靈魂戰栗。 共情到了極致后,會隨著曲子而激動。 這已經是做到了音樂的極道。 但李文音給自己展現的這浙派箏曲《高山流水》,卻讓自己體會到了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境界。 是啊! 這是另一種共情。 讓人熱血,讓人激動,讓人感動的音樂,當然是非常優秀的音樂。 但這樣的音樂,是人類。 反觀這首《高山流水》呢? 布里克沒有感受到什么什么喜怒哀樂。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