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不少網友看到李文音親自下場,忍不住感到有些驚奇。 說實話,這類有引戰嫌疑的無腦營銷號文章,很多大神都會看一看當個樂子而已,而普通人看了以后,互相的爭執也可以帶來巨大的流量。 根本沒必要下場說明。 但李文音很顯然不是這么想的。 反響非常的真實。 很多其實對音樂不太懂的粉絲以及吃瓜群眾,看到李文音親自下場說明,都恍然大悟。 ?。≡瓉硎沁@樣啊! 這小編果然是帶節奏的營銷號。 而那些懂得的愛好者,簡直舒服的不行。 哈哈! 艸! 還跟我撕? 大佬親自下場對線,還有誰?! 正開心的時候,卻發現李文音幾乎一年多都沒有更新的微博更新了一則動態。 【利用認知差去故意混淆原則性定義的營銷號是最可惡的,偷換概念制造熱度恰爛錢的后果,就是帶歪更多對這些并不懂的廣大群眾。】 【音樂的定義尚且無所謂,因為只是大家生活中的調劑?!? 【但如果涉及到醫療呢?涉及到飲食呢?涉及到方方面面生活呢?這種包裝出來的所謂“業內人士”“專家”的營銷號們,宣傳的偽知識危害重大!!】 緊接著,下面便圈出了幾個曾經發生過的一些新聞。 比如.......某些偽裝成醫生,營養家,金融家,并且造成了多人損失的營銷號。 而且,這些營銷號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 曾經被官媒或者專業權威媒體點過名!! 網絡風起云涌,繁瑣復雜。 有時候,就算做點爛事,壓一壓,很久以后該怎么蹦跶還怎么蹦跶。 之前這些故意偷換專業概念,宣傳偽知識,偽科學,造成錯誤導向的營銷號,雖然被點過名,人氣有些涼涼...... 但很明顯,沒有涼透。 很多關注了的人,其實并不知道自己深信的這些營銷號文章被點過名。 更何況,這些人,換一層皮其實很簡單。 只不過,這些營銷號,今天等于是還沒來得及干壞事,就直接躺槍了。 而這些話,也引起了無數網友們的贊同!! 這類的例子可太多了。 更何況,在此之下,更有很多營銷號玩文字游戲。 “具體小編也不清楚”一句話帶過。 然后重心卻是在大放厥詞,吸引流量!! 就算真的有無辜民眾信了,營銷號也可以隨時脫身。 你愛信跟我有啥關系,我都說了我也不清楚。 接著爆炸的信息流帶出節奏,做出引導,還可以脫身不負責,這樣恰爛錢的人,其實早已被很多網友們所痛恨!! 【臥槽!李文音這波操作看的我熱血沸騰?!? 【+1!!這些偽知識真的太可恨了,我爹媽深信不疑,我平時解釋的心都累了!】 【可不是,天天說這個能養生那個是大補的圈錢!】 【對對,還有天天忽悠我買基金的這個金融分析帶師,之前虧了幾千塊錢,他告訴我說是我知識不到位還得學,但我尋思這些基金不是他安利我的么?!】 網絡信息爆炸的年代,幾乎可以說絕大多數人,都失去了自我認知與辨識的能力。 因為信息實在是太爆炸了,幾乎完全做不到對于所有信息都進行理性分析與辨識。 或者說,只要是個人,在五花八門形形色色的信息流沖擊中,都會被引導。 哪怕就連真正知識高,懂分辨的人,也會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被帶偏,更何況還有一大群時間空閑,平均知識低于青年的中老年群體。 就好像很多所謂科普視頻一般。 自己不懂的專業,聽起來“臥槽還真是那么一回事!” 但一旦他說起自己擅長的專業,聽起來就變成了“這nm到底是個什么東西?” 這樣的東西,網絡上簡直是泛濫。 不是不想管,而是根本沒法管! 就算網監部門能力再強大,也沒法對每一句話進行篩查。 就算是造謠一張嘴,辟謠都得跑斷腿。 更何況是這些更為泛濫,更容易傳播的偽知識呢? “可是講真,根本難以根除這類現象?!? 很多理智的網友,爽過以后,卻感慨了一聲。 “是啊.......” “要是能搞,其實早就可以搞了。” “對啊,利益牽扯太大,而且就算真有人站出來講實話,也很快會被淹沒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