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樂團人員們放假的這幾天中,李文音的假期卻有些短。 第二天的下午,李文音便隨著接待代表們,招待外國嘉賓參加交流展示廳。 展示廳中陳列著各類華國傳統樂器藏品,或是一些最新的音樂相關設備。 對于一名音樂家來說,這樣的交流,可以說是一種享受了。 見識那些平日里很難見到的其他民族稀有特色樂器,聆聽這些完全不同的音色。 雖然很多編曲軟件的色彩庫中也會有這些樂器的音色,但電子質感的音色和這種彈奏而出的音色很顯然是完全不一樣的。 就仿佛是武林高手拳風劃過,一道金龍之影劈山裂地。 在視頻里看固然也震撼,但肯定沒有真實沉浸感更刺激。 隨著李文音介紹著這些千奇百怪的樂器,這些音樂家中時不時的傳來輕呼。 很多樂器聞所未聞,見所未見。 聽上去的音色也與自己印象里的近親樂器相距甚遠,但能看到相似之處。 奇妙! 但最讓很多音樂家感覺刷新了三觀的事情并非是這些樂器,而是李文音...... 一邊介紹著,一邊還可以順手拿起樂器給大家秀一段? 雖然不至于樣樣精通到極其高深的水平,但也依舊能看得出是下過一番功夫的!! 當然,仔細想了想,也是可以理解的。 除去豎琴家族外,大多數的弦樂器有一個非常普遍的相同點。 “左手相通”!! 換言之,無論是拉弦樂器,亦或是彈撥樂器。 左手,都是按弦的那只手。 而如果你學了彈撥樂器,那么右手彈奏的指法在涉及到其他彈撥樂器的時候也會有很大的同類幫助。 拉弦亦是如此。 無論是舉著拉還是放下來拉。 更無論西洋或是傳統。 就像是會拉二胡的,第一次拉大提琴雖然因為持弓,按弦的不同手忙腳亂,拉出噪音,但只需要短暫的入門,就可以運用以往拉二胡的經驗,舉一反三的用在大提琴上,進步飛快。 或是拉小提琴的,再去拉二胡,雖然姿勢不同,但原理相似。 琵琶,吉他。 無論樂器再怪異,只要跟自己所擅長的樂器算是“同類”,那么上手都會非常快的。 “果然啊,這個世界真的很大。” 不少音樂家們唏噓起來。 說實話,側重的領域不同,并沒有哪一個音樂家能夠完全了解這廣闊世界的所有知識。 平時不注意的領域,原來也有這么多美妙的聲音。 “人類的智慧,或許是殊途同歸吧!!” “當然了!” 李文音看了看這位感慨的音樂家。 西班牙的著名指揮卡爾隆德先生。 “音樂,其實本質就是數學,而我們人類對于音樂的追求與享受,其實就是對美的享受。” 李文音的話,讓不少人感覺非常有道理的點了點頭。 無論是文化,科技。 發展的趨勢,其實就是“美”! 哪怕就是最為冰冷的兵器,殺傷力越大,越精致,也越具有美感。 總觀冷兵器的發展歷史,槍械的發展歷史,科技產物的發展歷史。 無不是向著“美”所發展的。 甚至局座也曾說過,顏值越高的武器,殺傷力肯定高! 這樣的道理非常簡單。 因為帶來這些美感的,是數學。 音樂,也是一樣的。 和諧,即是數學。 這是源自于數學之美。 人們看到的顏色,是不同頻率的光奏響的交響曲。 看到的線條,是幾何在大自然的作畫。 聽到悅耳的聲音,是震動醞釀的斑斕舞姿。 藝術即是人文與美。 “所以,我一向覺得,很多不同地方的樂器,原理卻出奇的相似,而音律上雖然截然不同,但表現出來的曲子卻是可以共通。” 李文音笑了笑,開口說到。 “就是因為音樂家,其實就是用數學來表達美的工程師。” 用數學來表達美的工程師! 這句話一出,不少音樂家們都感覺似乎背上了一層“責任感”! 作為人類探索音樂之美的先驅者們,該如何探索未來音樂的發展道路,是每一個頂尖音樂家身上的擔子。 藝術之美,可以促進文化的進步,而文化的進步,可以促進道德的進步。 這是人類的精神進化趨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