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聽到阿貝爾說出這些話,凱琳娜瞬間興致高漲。 nice!! 你居然剛好就分析了這個動機!! “這個矛的動機,在譜面表現的形式,就是均等節奏,叢高處直直戳下去的雙音!!你看,這像是長矛一樣!!” “嘶!!” 阿貝爾的語速越說越快,似乎更加的激動了。 “昨天的序幕里,長矛的動機只是出現在了表示奧丁力量與權威的時候,與巨人簽訂契約的場景中,契約的動機與矛幾乎神似百分之八十,這就是變形!!” “雖然不確定,但今天出現的【長矛的動機】明顯更妙!!” “齊格蒙德連夜出逃的情景下,暴風雨的動機中,我覺得就有一部分下行音階,與長矛動機中的一部分完全相似,這tm絕對是在暗示齊格蒙德不幸的命運是來自奧丁的安排!!” “嘶!!!!” 看著臨時模擬出來的曲譜,音樂家們只感覺一陣陣的頭皮發麻。 雖然阿貝爾也說了,通過這種手段還原出來的曲譜很難全對,或許能達到百分之五十到七十的準確度。 但即使是這樣,一些透露出來的信息量還是巨大無比。 “而且,奧丁在懲罰女兒布倫希爾德的時候,也出現了非常零散的矛的動機!!” “但是和低沉有力的矛的動機相比,同樣的動機源頭,在不同的配器以及更改了部分旋律走向的時候,居然產生了完全不同的音響效果,變得溫暖無比!!” “我頭皮發麻了。” “我也是......” 累積到現在,這部巨著中,已經出現了非常多的動機。 而這些動機,或許會兩兩組合形成新的暗示,或許會進行變形闡述不同的情景感情,或許會時不時蹦出來隱約的進行暗示。 就好像齊格蒙德敘述出身時,響起的瓦爾哈拉的動機! 這讓鑒賞難度簡直成倍上升,但更讓欣賞的樂趣也成倍上升!! 就好像打地鼠一般,音樂家們的樂趣,就是緊盯著音樂,辨認出突然鉆出來的熟悉動機。 而這些調皮的動機,有時候也會變換偽裝,或者轉瞬即逝,或者合體變成“新”的地鼠。 太好玩了!! 這些大師們越聊越興奮。 但身邊豎著耳朵偷聽的人卻麻了。 你們在說什么啊?!我為啥一個字都聽不懂? 這......真有這么玄乎嗎? 所以這兩天我到底聽了個什么啊?! ...... 巨量的信息暗示,當然有利有弊。 就仿佛一些很是經典用心的電影一般。 在場景布置中,會有非常多的彩蛋與布置的深意,甚至暗示劇情走向,主角選擇,乃至于結局。 但這些轉瞬即逝的彩蛋,往往第一次觀看的時候很少人會注意到。 直到后來,當有些人挖出了這些精彩的彩蛋后,再次觀看起來,就會體會到一種完全不同的“爽感”,更是不由得贊嘆臥槽精細。 而巨量信息的暗示,也會帶來一個負面的影響。 如果第一次觀看的時候,注意力被某一點吸引住,這時候出現的細節,不僅容易被忽視,還容易讓很多觀眾產生一種.......“無關緊要的東西太多”這種拖沓感。 但畢竟,沒什么東西是所有人喜愛的。 尤其是在如今娛樂風氣的社會之中。 有時候,想要廣度,必須適當舍棄一些高度。 而想要高度,也必須舍棄一部分的廣度。 雖然可以在高度與廣度的協調上能夠做的很好,但畢竟也是有極值。 在追求無限的高度之時,追求哲學,思想,藝術程度之時,也總會失去一些廣度。 而本身,李文音的目的,便是追求這極致的高度。 所以,這部著作的出現,天然就將高度與欣賞門檻拔的很高。 也注定了《尼伯龍根》或許會火不少選段,“插曲”。 但總體看來,整篇的歌劇就會有些小眾。 可是,小眾不代表沒有用。 所謂“追求高度有什么用?曲高和寡自娛自樂?”的想法或許很多人都有,只不過,這樣的想法是基于娛樂與生活的,并非是基于本身音樂科學與音樂藝術的。 不曲高和寡的所謂娛樂大眾的作品........ 越娛樂大眾,死的越快,火是火了,爆是爆了,消失的速度也仿佛快槍手的一哆嗦一般,快感轉瞬即逝,就好像是快餐,越輕易能得到的舒適,也更容易被人所拋棄。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