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撥弦的時候指尖向著手掌發力? 評委們甚至忍不住空著手比劃了起來,恨不得拿起琴當場就是一頓練,樣子一陣滑稽。 這一切看在旁邊工作人員的眼中。 工作人員忍不住在心里直呼臥槽。 這就有點離譜? 到底是tm誰來比賽了? 是李文音來接受評委審核比賽?還是評委們過來找李文音上課啊?! 這幫平日里不是教授就是資深老一輩演奏家的評委們,平時經常不茍言笑,沉穩有威嚴。 但現在呢? 這幫老頭子們居然如此興奮,甚至有些失去了矜持,活像個看到了屎的二哈在新年的時候穿上了嶄新的內褲一樣。 工作人員不由得有些懷疑人生。 看了看比自己年輕帥氣還有才華的李文音,又摸了摸自己日漸稀疏的頭發,工作人員差點流出心酸的淚水。 ...... “李先生,與您交流當真是令我們受益匪淺。” 幾名評委倒是衷心的感謝李文音。 也不由得贊嘆了起來。 真不愧是天才啊,李文音就連練琴時的想法,都和普通人不一樣! 試想,正常的學生練琴,哪會考慮這么多? 也就是一遍一遍的反復練習而已。 李文音卻并不是很笨拙的去靠苦練。 而是建立在通明了理論基礎之上,去考慮如何能更好的達到效果! 果然,真正成功是建立在思考與努力上,缺一不可的,失去了思考,努力事倍功半,失去了努力......那壓根就是個弟弟。 “沒關系,這些東西其實并不難,只要點透了的話,是能夠一日千里的。” 李文音倒是很謙虛的笑了笑。 評委們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 在絕大多數小提琴生的學習生涯中,正常的人都會用一種“文科式”的學習方式。 理解了中心思想后,接下來的練習就是個背! 而小提琴也同樣....... 老師教了技巧后,就是使勁的練習!一遍遍的練習,熟能生巧。 而李文音在小提琴的鉆研上,除去“文科式”的學習方式,也運用了“理科”式的思維。 鉆研其內的發聲原理,思考如何制造更多不同卻很和諧音色,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去發出聲音。 小提琴這種弦樂,但凡稍微有些失誤,那就簡直是噪音制造機。 所以,在音色上,小提琴就比鋼琴要難的很多,而鋼琴,更重要的是在于整體音樂的多重結構上。 簡單來說...... 一個打擊肉體,一個打擊腦子。 ...... 閑聊片刻后,比賽也正式的開始了。 與其說是比賽...... 更像是李文音在上大課...... 這一次選擇的曲目實際上并不難,面對阿爾扎克來說,認真尊重是一回事,但沒必要拿捏一首特別夸張的曲子。 當然,不難是相對來說的。 李文音再次選擇的曲子,是小提琴版本的《魔王》。 再一次拉響這首自己的成名曲時,觀眾們與評委們無不驚嘆了起來。 對于李文音來說,這首曲子真不難。 但對阿爾扎克來說那就不一樣了。 阿爾扎克的眼皮子直抖。 右眼皮。 這首曲子實際上想要按照譜子拉下來,確實沒想象中的那么難。 阿爾扎克也親自的試驗過,學習過。 甚至有些驚訝于......這首曲子譜面上的簡單!! 雖然三音雙音很多,但真正拉起來似乎感覺沒那么難! 梳理了一遍音準后,也就差不多拉下來了。 ...... 但拉下來,才是噩夢的開始。 阿爾扎克萬萬沒想到。 這首曲子真正的難點.......居然是在會拉之后!! 指法,弓法,強弱等等都搞定后你會發現,李文音這首曲子的難點,是tm在分離聲部...... 就好像鋼琴即使是最簡單的曲子,也經常是左手和聲,右手旋律。 或者是雙向旋律并行。 這就是鋼琴的結構性,所以,一開始訓練左右手與左右腦就會很嚴格。 可是小提琴的學生哪tm受過這個委屈啊?! 咱從來都是拉單旋律線的啊!! 就算會有很多的潤色,也會出現一些和弦和聲。 但也完全不會出現兩條旋律線吧! ...... 結果真拉下來以后,阿爾扎克驚恐的感覺自己不是在拉小提琴,而是在彈鋼琴!! 而且還是一只手彈復調鋼琴的感覺!! 多重的旋律聲部就不說了。 還需要完美的構建出不同角色代表性的主題動機! 父親,兒子,魔王,以及背景中緊張急促的馬蹄聲。 每一個旋律聲部都需要清晰,但還不能互相影響。 更是要突出每一幕的主角! 但是小提琴只有一根弓子啊! 你是咋做到的? 這不就是等于讓你一只手彈巴赫的復調嗎? 湯姆貓的那種變形手估計都會因為指頭不夠用而拉垮....... 這簡直是既打擊身體,又打擊腦子。 ...... 阿爾扎克看著拉《魔王》像是自己教小學生拉入門音階的那般駕馭自如,簡直無語極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