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名音樂人雙手扶額,腦袋都要炸了。 滿腦子都是身邊那個懵懂少年的問題。 那不就是吉他嗎? 那吉他不就是換根弦嗎? ...... 雖然道理我都懂,但不知為何,我就是解釋不清。 我下次真的再也不和外行討論吉他種類的問題了! ...... 有時候,逼瘋一個彈吉他的,就在這么一瞬間。 ...... 舞臺上,李文音抱著吉它坐在椅子上。 伴舞出現。 一名渾身黝黑,臉頰布滿泥濘與污漬的小伙走上舞臺。 在李文音的左手邊的一個火爐模型旁敲敲打打,不斷的將木炭丟入火爐中。 小鐵匠!! 音樂也隨之響起。 銅管的前奏,仿佛將距離拉近,讓人們來到了文藝復興時期的東歐。 而伴奏與鼓點響起后,李文音也抱著古典吉他彈奏了起來。 “跑遍了牧場又繞過了村莊, 他就站在街角的舊報攤。” 屏幕中,隨著李文音的歌聲,畫面從牧場,村莊,來到了復古的街道上。 小鐵匠凝視著遠處。 遠處的櫥窗中,正有一把吉他靜靜的呆在那里。 “眼睛盯著隔壁里的櫥窗, 一把吉他遠遠欣賞~” 寥寥幾句,便充滿了畫面感! 而小鐵匠不舍的看了幾眼,繼續做起了手中的工作。 “木炭~一籮筐, 木炭~一直放。” 隨著敲打的節奏,李文音的歌聲仿佛是在敘述著一個小人物的生活與夢想。 “木炭~剩一半火爐燙, 小鐵匠存錢買希望,在流汗~” 小鐵匠抹了抹臉上的油污,眺望窗外。 李文音的歌聲也恰到好處的唱響。 “巴洛克建筑的街道旁, 一家煙霧繚繞的酒館。” 手中輕輕彈奏著,分解和弦與旋律完美的在古典吉他上呈現出來。 看起來明顯就是舉重若輕,信手拈來! “波蘭的吟唱詩人在彈唱, 小鐵匠在門外進不去在苦惱, 他的銅板還太少~” 音樂中的東歐風格非常的清晰明朗,古典氣息非常濃郁。 但古典的深厚中,卻有著流行音樂的特色。 “他真的真的想知道!” “那首來自東歐的民謠~ 和弦到底什么調~” “米蘭的天空剛破曉!” 李文音的彈唱,映襯著身邊忙碌的小鐵匠。 仿佛就是在唱一個普普通通的追夢人。 那個忙于市井,心中卻有一個音樂夢的小鐵匠。 “那馬蹄鐵還要敲多少~ 吉他才能買得到~” “他真的真的想知道!” 李文音的彈唱與那追趕的和聲非常的和諧。 仿佛是在敘述著小鐵匠那內心的憧憬與懵懂。 小人物追趕大目標的形象,出現在粉絲們的心中。 “他不知道怎么辦才好,睡不著~” “他將那撲滿打破了!” 辛辛苦苦的敲著馬蹄鐵,換取微薄薪資,想存起來買一個夢中的吉他。 小鐵匠雖然滿身油污黑漬,但眼中的光亮卻似乎越來越明顯。 “小小愿望就快實現了他在笑!” “哞~~~” 一聲牛叫,仿佛拉回了現實。 這首歌的意大利感并不多么濃郁,要說風格地域,實際上更像是泛指的東歐。 但那奇奇怪怪的和聲中,牛羊的叫聲,卻似乎充滿了一種鄉土味道。 每一位粉絲,似乎都能從小鐵匠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對美好的生活有著向往,但卻困于目前的生活。 但即使很累,每個人都在努力的活著,努力的奔著心中的目標。 打著鐵的小鐵匠,閑暇之余,躲在街道拐角處。 另一邊的門里,是酒館。 一墻之隔里,幾名伴舞演員,仿佛是酒館中的食客在聽波蘭吟游詩人在講述著所見所聞,動情之處,撥弄著六弦琴,彈唱著。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