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華國網(wǎng)絡上,此時似乎也開始議論了起來。 “我的天!我有種預感,這首樂曲絕對封神了!” “別扯了,李文音早封神了,不差這一個。” “好家伙,我直接好家伙!” “臥槽,畫面感太強烈了,我跪著聽.......” “好像非常國風,但是國風的感覺......好像還不一樣!” “梁祝......我好像在哪聽過這個故事,但是忘記了。” 網(wǎng)友們議論紛紛。 而此時的華國,已經(jīng)快要臨近凌晨四點了。 但這個時間,依舊有提前睡好覺的老藝術(shù)家,正輕輕打著哈欠,觀看李文音的音樂會,手里拿著紙筆,似乎要記錄些什么。 曲藝家協(xié)會的會長黃仲棠,正坐在電視機前回味著《梁祝》。 “嗯?!這是......越劇的音調(diào)?” 越劇善抒情,充滿江南水鄉(xiāng)的靈秀之氣,婉轉(zhuǎn)且典雅,尤其流行于江浙滬一帶。 “不!不只是越劇,甚至還有京劇的倒板!” 黃仲棠的臉上露出一絲驚喜之意,越看李文音越覺得順眼。 “嘖嘖,好小伙啊!” 認識李文音這個后起之秀的時候,還是黃仲棠聽自己的一名朋友,民族大學的音樂系老教授提起的。 看平時唯民樂戲曲獨尊的古板老友,居然在某一天,開始研究起了流行音樂,搖滾,電音這種新潮玩意,黃仲棠感覺非常不可思議。 交談之中,黃仲棠驚異的發(fā)覺,老友的話語里總是時不時的蹦出來一個年輕人的名字。 李文音! 本來,黃仲棠并沒有在意。 藝術(shù)是需要沉淀的,黃仲棠當時并沒有覺得,李文音傳統(tǒng)文化的功底會有多高。 但隨著主動去了解,越看越覺得心驚。 甚至產(chǎn)生了一種“我華夏傳統(tǒng)音樂后繼有人”的感覺! 黃仲棠甚至有些懷疑人生。 這個小伙子,早在毫無名氣的時候,便已經(jīng)將評劇的元素融合在了流行歌曲之中! 而隨著逐漸嶄露頭角,他音樂中,不僅能見識到很多傳統(tǒng)冷門樂器,新穎的作曲思路。 更是有著水袖舞,京劇唱腔。 不僅僅是空白的五聲音階,甚至是宮調(diào)式這樣完全國風的流行處理方式! 在國風的基礎(chǔ)之上,甚至非常“放肆”的引入無數(shù)西洋元素。 或是在新穎的各類音樂中,加入華國的元素。 回過神來,黃仲棠才驚恐的發(fā)覺。 做出這些的居然只是一個十七歲的小伙子。 ...... 人就不能比。 越比,黃仲棠越懷疑人生。 自己十七歲的時候還tm在鄉(xiāng)下戲班子里唱配角呢...... 而這人十七歲都快給音樂玩出花了! 直到那一首《金色的爐臺》后,黃仲棠便成了李文音的高齡鐵桿粉。 華國風韻的西洋古典樂! 而關(guān)注了李文音整整一趟歐洲之行后,黃仲棠更是驚喜的發(fā)現(xiàn)。 不僅僅只是華國風韻的西方古典而已。 一個東方人,用西方人最擅長的音樂,向西方人發(fā)起了魔王般的挑戰(zhàn)! 隨后,李文音更是將華國的傳統(tǒng)音樂,變得年輕化了起來! 這不僅僅是將華國演奏員超炫技巧的形象展示給外國人看! 這是華國藝術(shù)發(fā)展最好的開頭。 更是高雅藝術(shù)重回到大眾最好的契機! 當然,不僅僅是黃仲棠。 像是李文音的父母啊,娛樂圈的好友,李文音的恩師溫教授等等,都在關(guān)注著李文音。 其中,正有軍藝小提琴專業(yè)的李教授。 作為一名很優(yōu)秀的小提琴演奏家,李教授瞥了一眼手里的速效救心丸,頗感有些懷疑人生。 李文音的演奏,讓李教授只感覺一陣心驚肉跳。 即使是過去了四十多分鐘,演奏完畢了兩個大型曲目,李教授都還沒有從驚恐中完全緩過神來。 心有余悸! 你這個臭小子唉! 特么輕點霍霍你那琴啊...... 這可是1.5億的琴! 可不是學生用的幾萬塊錢的燒火棍啊!! ...... 這拉的都是啥啊! 就這個,那個! 我的媽呀! 這都是什么鬼東西啊! ...... 急促且強有力的連跳弓,崩崩的砸在琴弦上,仿佛就是砸在自己的心里。 雖然李教授知道,這是正常的演奏手法。 雖然李教授知道,這樣并不會給琴帶來太大的物理壓力。 雖然李教授也知道,只不過是因為李文音的速度太快了而已。 但是講道理,聽李文音的演奏......精神壓力太過分了! 知道是知道,但還是感覺李文音不對勁。 心疼! 不過,李教授倒是稍微松了一口氣。 李文音連著演奏了兩首偏向于音樂性,故事性的抒情,雖然技巧依然在線,但沒有一開始的《鐘》那樣讓人心臟加速。 想必炫技也就這一首了吧...... 聽著優(yōu)美且令人感動的曲子,這種來自情感上的震撼,終于讓李文音在李教授心里的印象,逐漸有了人類的樣子。 看了一眼手里的速效救心丸,李教授笑了笑。 對嘛! 炫技有什么意思呢? 誰還不知道你李文音是個瘋子,是個變tai呢? 也得搞點別的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