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小姑娘的眼中,似乎與電視上那個塤,沒有什么不同,只是顯得更破舊了。 破舊的甚至吹不出聲音來。 老者的眼淚不斷的跌落。 “妞啊,當年爺爺的同村,有個發小,從小就是吹這個長大的啊!” 小姑娘安慰著爺爺,輕輕問道。 “后來呢?” “后來啊......” 老者的眼眶更紅了。 想起那記憶中模糊的長相,老者似乎陷入了回憶之中。 那個年代,顛沛流離。 陪伴那個發小的,除了自己這個一起長大的好友,或許就只有父母的遺物。 這只塤了吧! “后來,后來.......” 老者頓時泣不成聲。 “他把這個東西交給俺,就跑去cx打仗了,再也沒有回來了!” 小孫女似乎隨著爺爺的追憶,來到了那個年代。 懵懂中,從父親手中傳來了這件獨特的樂器,從小當做玩具一般吹到大。 興致勃勃的對朋友介紹著從父母那里聽來的塤的事跡。 到后來,交托到了朋友的手中。 口口相傳。 即使這幾千年中有過無數次的戰亂,甚至更是有過斷層。 但這件樂器強大的生命力,卻從遠古的七千年前,一直延續到了今天。 怪不得! 怪不得這首樂曲,叫做《千古風流》! 聽著這悠遠的塤,溫柔的輕聲歌唱起七千年的滄桑。 與大提琴低沉的聲音交織著。 西洋樂器的陪襯,古箏時而的奏響,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為這件古老的樂器鋪路。 君子當厚重淳樸,便如同塤的音色一般。 李文音的音樂,仿佛是在用一個風流了千古的樂器,訴說著一個千古風流的故事。 正如爺爺手中,那個塤的主人一般。 華夏的千年之中,有多少可悲又可愛的人,義無反顧的站起來,傳承起來自千年前的火種。 笛聲,古箏,在弦樂與電吉他聲中,仿佛似人落入了無邊無際的花海,充滿著歷史厚重的逍遙與超脫! 恍若謫仙。 低沉的大提琴,在最終與塤的合奏之中落幕。 塤的出現,似乎并非只牽扯到了一個人的內心。 “這是什么樂器啊,好溫柔的聲音!” “我突然瘋狂愛上了這個樂器。” “說起來慚愧,身為華國人的我們,居然不認識華國的樂器!” 網友們議論著,也終于有了大神科普。 “這是塤,七千年的歷史。” 無需多言。 僅僅是一句七千年。 不知為何,讓所有的華國人心中一顫。 “我的天!這么古老的樂器?!” “太厲害了!我都不知道!” “李文音不愧是華國音樂的推動者!” “我突然非常自豪!” 隨著塤溫柔的聲音,仿佛跨越時光,回到了遠古七千年。 一幕幕歷史如過眼云煙,見證了王朝的興衰。 也見證了塤,從遠古流傳至今的奇跡。 一種來自塤音色般古樸淳厚的感動,在心中蔓延。 這首曲子塤似乎并沒有占據很多。 但周圍一切的樂器卻仍舊仿佛成為了陪襯。 七千年的樂器,當真是千古風流! 音樂緩緩的落幕。 與華國人那種由自靈魂的感動不太一樣。 在現場的觀眾們都是外國人,并不知道這里里外外。 有的人覺得大提琴好優美,笛子好輕靈。 但實際上,一低音,一高音,代表的是這一地,一天! 承托了這天地的,是塤! 天地之間,永恒不絕的文明火種! 正圣火長存般的在這天地之間,千古風流! 塤之美,在于和諧。 塤唱而篪和,以和為貴! 正如先圣的教化,舒緩平和的音色,便如君子般厚重典雅。 這首《千古風流》,三種樂器的完美結合,仿佛如同華國傳統思想之中的天地人一般。 天人合一! -------------------- 李文音瞥了一眼臺下。 不是說華國沒有民族精神么? 不! 一曲西域的圣火長存,一曲遠古的千古風流。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