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豈因福禍趨避之! 一股撲面而來的江湖氣息,頓時讓華國的觀眾們似乎有些領會到了,為什么這第二場的大樂章,被取名為。 《劍歌江湖》! 而臺下這群外國觀眾,也忍不住贊嘆著。 “這就是華國的音樂嗎?!” “偶然聽一聽這種異國風情,確實很不錯啊!” 音樂是沒有語言限制的,從音樂中,想要體會到異國風情,很顯然要比文字更簡單。 這樣的江湖氣息,雖然風情完全不同,但在場的外國觀眾,卻依舊感受到了那種大荒般的氣息。 來自東方的騎士? 好像這首音樂描繪出來的場景,放在亞瑟王與他的騎士上,似乎感覺也有那么一點相通的意味呢! 畢竟,這些不了解華國文化的老外們,提俠客,肯定是難以理解的。 但你要說是騎士,這不就懂了嗎?! ----------- 一首首的大樂讓有些觀眾們忍不住突發奇想。 這么多的經典曲目,你光是靠運營版權,恐怕就能吃上個三輩子吧...... 觀眾們多多少少也都知道李文音的作品非常多。 何況還在不斷的推出新作,人還那么年輕。 未來的成就著實有些恐怖。 假設活到80歲,那么版權至少維持60+50年。 只要有人想要演奏這些曲目,至少都得給李文音上交保護費。 古典音樂不同于流行音樂,像李文音不斷推出的經典曲目與各種超技練習曲,可以想象,是一定會受到樂團追捧,甚至是寫進專業教科書里。 但很顯然。 李文音這么多的曲子,想要拿到版權,付出的金錢肯定不是小數目。 但不買不練可能嗎? 很顯然不可能! 或許一些偏向演奏的曲子你可以選擇不去買不去練。 但超技練習曲呢?! 超技曲子,別的音樂家都在練,你卻不練,過個十年,技巧便會拉開成不同的層次! 甚至可以說,李文音作為華國音樂人的代表,率先打破了層層的天花板,將技巧的高度抬到了一個層次。 若是其他國家的音樂人,不愿意接受李文音的作品,很顯然,在李文音作品無法在歐洲流傳的情況下,技巧進步的速度,絕對要比華國慢! 如果歐洲的古典音樂當真被華國反超,那簡直可以說是赤LL的打臉了。 含著眼淚也得交錢練! ------------------------ 不少音樂家正胡思亂想著,卻發現盤坐著的李文音站了起來。 接過了別人遞來的一桿粗竹,拎在手里,轉了一圈。 “好家伙,彈完琴又要吹簫?!” “不知道李文音大佬的口活咋樣。” “求求您別再秀了,我隔壁的古箏古琴選手已經哭暈在廁所了!” “這哪是什么簫啊,這TM明明是尺八!” “尺八?就是那個失傳的樂器?唐代從華夏傳到霓虹的那個?!” “對!尺八,一尺八寸!” “臥槽,666,樓上也是大佬,膜拜!” 網友們被這奇特的樂器吸引了注意力。 說來慚愧,就連本國人民,都不太懂本國傳承下來的樂器。 如過李文音在場,一定會對人們說。 這特么不是尺八,這是南管之一,福建泉州的四大南音之一,叫南簫! 南簫,與洞簫和尺八為近親。 或者說,三者都是從唐代尺八流傳下來,有了不同的風格而已。 只不過近代霓虹在尺八上發展迅速,霓虹的學者在追本溯源,所以國內的學者,如同往臉上貼金一般,把南簫這與尺八外表音色相差并不遠的近親樂器聯系在一起,管南簫叫南尺八。 實際上,是錯誤的! 不過是想沾光而已! 歷史證明了,尺八確實在華夏失傳,但長期演變下來,華夏大地選擇了將尺八發展成洞簫與南簫,雖然并不排斥,甚至是鼓勵尺八重拾,但兩者不能一概而論! 霓虹的尺八,實際上也是長久以來,基于唐尺八發展而來的! 是兄弟,而不是祖宗,只不過三兄弟中的一個兄弟,出國了而已。 在場的外國觀眾們也頓時對這個樂器產生了好奇。 沒見過啊! 未知的樂器! 這群音樂的愛好者們頓時產生了獵奇的心理。 隨著王學民教授揮舞著指揮棒,輕靈的古箏在低音區彈奏出流水般的音階,輕柔的顫音揉弦,仿佛摸不透,抓不著一般。 正如第二樂章的名字。 《希聲無形》! 《道德經》之中曾有一句耳熟能詳的話語。 “大方無隅,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 大器晚成是錯誤的說法,追根溯源,應該叫做大器免成! 華國傳統的美學觀念,便是推崇自然之美,天人合一。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