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北大西洋在暖流的作用下,有著富饒的漁業資源。 而這些魚類則供養了體型龐大的鯨魚。 其中,又以頭部碩大,富含鯨腦油的座頭鯨最為常見。 然而,隨著歐洲捕鯨業興起,一頭頭深海巨獸在歐洲人的捕鯨叉下化作工業原料與窮人的口糧。 曾經那些遍布北大西洋的座頭鯨已經變成了罕見的海洋魅影。 好在大明的橫空崛起拯救了這種瀕危的動物。 歐洲人所謂的“文明”、“良知”從未拯救過鯨魚,真正拯救鯨魚的是石油! 大明接手美利堅國的角色,加速發展了第二次工業革命,即內燃機革命。 而在這輪浪潮之中,石油工業蓬勃發展,石油替代煤炭逐漸成為世界第一大能源。 石油煉解的副產品因為成本因素,逐漸淘汰鯨油,這才拯救了這些可愛的海洋生靈。 大明曾經也有過一段依賴遠洋捕鯨的歲月,科迪亞克島的海獅的種群數量在大明北極科考船抵達后的十年里,減少了40%。 甚至直至今日,大明的捕鯨船依然活躍在南太平洋的磷蝦群落之間。 但毫無疑問,大明加速科技發展,對鯨魚和其他海洋哺乳類有大大的功勞。 只可惜此時的森下卻不覺得這些北大西洋座頭鯨有任何可愛之處。 他甚至認為戶部漁業司的捕鯨限額政策實在是多此一舉。 這種麻煩的生物就該殺掉吃肉。 因為一群不知死活的座頭鯨正在不停撞擊他所在的新型高速護衛艦“爾康”號。 森下不太清楚爾康是哪路神仙,不過能和趙光義級、李景隆級并稱為海軍三大高速快艦,這個“爾康”想必也有過人之處。 甚至爾康級高速護衛艦的巡航里程還是三種快艦里面最高的。 爾康級護衛艦原本的設計初衷是為了針對英法商船進行無限制海戰。 海軍總部原本的計劃是期望能夠實現可實戰潛水艇的開發。 但很顯然,潛水艇這種東西對于如今的大明來說還是太過夢幻了,經歷幾輪失敗之后,海軍方面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求一款能以速度見長的水面艦艇。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