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阿卜杜勒拼了命的掙扎,找到機會大喊:“誰能救本哈里發,送一萬阿克切,誰能救本哈里發,去天堂送七十三個處女,不,七十四個!” 于是,4,7號泳道的英國和法國選手都很務實地背叛了國家榮譽,游過來救助狗大戶。 那一刻,維京人與尼格羅人親密無間;新教徒、天主教徒、綠教徒、喇嘛教徒心與心相貼,彼此交織在一起。 奧運會賽場上出現了如此暖心的一幕,也被鏡頭忠實地記錄下來。 最終,本屆奧運會自由泳項目出現了只有兩人完成比賽,沒有季軍的奇景。 其實造成這一事件的罪魁禍首還是索特那王爺。 別的蒙古人不會游泳,你索特那還不會游泳嗎? 當年一根橫木,一把扇貝,在海上茍活三個月的,不就是您通遼可汗嗎? 這次居然沒有帶頭沖鋒,實在是太遜了。 · 游泳比賽獲得一塊銀牌,已經超出了朱富貴的預計。 因此在接下來的自行車比賽中他的心態非常放松。 這倒不是說,外國選手沒有先進的自行車了。 自行車這種東西,100年前就誕生了。 發展到現在已經非常完善了。 鏈條、鏈輪、充氣輪胎、菱形車架、前叉握把什么的,都已經有了。 唯一的問題就是受到傳統觀念束縛,原本歐洲的自行車依然保留著幾十年前后輪大,前輪小的古怪樣式。 但這點小事,有了可以摸著過河的明醬,很快就被改進了。 所以歐洲是有能力生產現代樣式的自行車的。 也正因為此,大明對歐出口、走私自行車也肆無忌憚。 以至于,這一次參賽的各國運動員幾乎清一色都是使用大明“熊球”牌自行車的。 而且歐洲工匠的動手能力也是很不錯的,他們改裝了不少自行車,使得這些改裝自行車的速度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不過朱富貴知道,對于長達50公里的賽程來說,速度并不是最關鍵的。 決定勝負的關鍵在于持久,持久的耐力。 關于耐力持久這一點,朱富貴對自己很有信心。 除了體能天賦異稟之外,還因為他有一個保險底牌。 因為他給自己準備的是一輛電動自行車…… 確切的說,是一輛長得很像自行車的電動車。(如圖) 這種電動自行車是后世國外的環保小將們發明的。 能讓自己能省力偷懶的同時,又能顯得節能環保,愛護自然。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