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俄國人沒有預料到楚軍的動作。 左宗棠戰略大師的稱呼名不虛傳。 當米哈伊爾·德米特里耶維奇的兩萬精銳哥薩克繞道原浩罕汗國馳援英吉沙爾等地的時候,左宗棠聲南擊北,切斷了伊犁河谷東邊的通道。 俄國人雖然在這里建立起了牢固的歐洲棱堡,卻沒有及時壘好前進甬道。 前進甬道是抬升攻城者水平面的道路。 簡單來說是一段漫長的仰攻坡道,迫使攻城方爬坡。(如圖) 這樣能守城方的最佳射擊角度始終與攻城者的前進方向平行。 在攻城者看來,敵人幾乎靜止不動,始終是自己的活靶子。 同時,因為火藥時代到來,為了應付威力越來越猛的大炮,城墻也變得越來越厚實低矮。 這種城墻雖然大炮難以轟塌,但卻易于攀爬。 前進甬道剛好可以配合護城河,變相增加城墻的高度。 但是受到戰略欺騙的俄軍,并沒有完成這棱堡防御的最后一步。 大明的飛艇部隊對山谷內的俄國人進行轟炸,讓俄國人始終沒有辦法走出要塞壘起甬道。 如此,楚軍射程不遠的煤氣罐迫擊炮就可以比較小的代價推進到城下。 最終,在迫擊炮發射的煤氣罐轟塌了部分城墻,楚軍高唱秦歌,用血肉之軀登上城堡,與俄國人進行短兵相接的白刃戰。 說實話,面對俄國人,楚軍的戰損比不能說好看,但左宗棠是笑著向皇帝陛下發送電報的。 “湖南不止有懼洋如虎的曾國藩,湖南還有我們這群能打敗洋鬼子的楚軍!” 左宗棠的文字中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朱富貴回復道:“俱為國士,青山忠骨,立廟祭祀,千古流芳!” · 將伊犁河谷握在手中之后,通往中亞的大門已經向中華再次打開了。 如果只是拿下英吉沙爾,那么大明的力量想要通往中亞,要越過崇山峻嶺,行走在帕米爾高原之上。 自伊犁河谷出發,可以沿著巴爾喀什湖一路向西,阿拉木圖也好,中亞第一大城市塔什干也好,全都近在咫尺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