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朱富貴看來,日本是大明未來改造全東亞,全中華文化圈的一塊試驗田。 因此大明其實并不僅僅是在與幕府和法國人為敵,更是與全日本所有阻礙社會進步,阻礙皇權下鄉,阻礙土地改革的反動派為敵。 這下子任務可就大了。 因此必須投入大量資源。 好在大明現在啥都缺,就是不缺糧食和工業物資。 這場仗,或者說這場改革,大明耗得起。 · 采取關籠殺雞的戰略,使得廣島防線以南成為了尸山血海的修羅戰場。 畢竟從長治久安的考慮,減少倭人數量是必要的。 在這個時空,大明不需要他們作為防止俄國人南下的屏障。 大明也不需要一場鼓舞全東亞黃種人的日俄戰爭。 毛子,蒙古人的玩具而已。 蒙古人,大明的玩具而已。 玩具的玩具,豈不是弟中弟? 自有大明爸爸來親自把玩。 所以在朱富貴的計劃中,經過清理的倭島,去蕪存菁,能留下1/2-2/3的人口就差不多了。 多余的成年男子,需要進行分流和……處理。 因此除了法國人需要全部處理掉之外,明軍對于幕府的倭人部隊作戰也是比較殘酷的。 對于他們,大明沒有展現出仁慈的一面,依然是以全殲敵人為作戰目標。 火藥戰爭比起冷兵器戰爭好就好在這里,從某種程度上,殺生的負罪感會比較輕。 對于幕府的倭人部隊,大明并沒有殺俘,只是趕在他們投降之前,用大炮和煤氣罐進行火力覆蓋。 后世關于ptsd,也就是戰爭創傷心理綜合征的相關研究表明,從冷兵器戰爭到超視距的火炮戰爭,ptsd的發病率是顯著降低的。 而ptsd發病率最低,但同時殺戮效率最高的,就是導彈部隊兵種。 甚至可以說,按按按鈕,導彈飛出去,十幾分鐘后幾百人,幾千人死亡,對于執行者來說根本沒有什么心理影響。 大明雖然沒有導彈,但鷹式系列火炮的射程也足以能夠令部隊的小伙子們好好完成任務。 同時,大明雖然希望消滅一部分日本的男性人口,但也不是像美國人對付北越那樣,要趕盡殺絕。 成建制聚集在一起的幕府聯軍,炮轟也就炮轟了。 活下來的幸運兒,大明也不會為難,會讓長州藩收為俘虜。 因此這些人也沒有越共那樣一草一木拼命到底的決心。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