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事實證明,范德比爾特不愧是前蒸汽船大王,即便出售了很大一部分蒸汽船業務,但在這一行業積累下來的人脈使得他們運輸華工的速度遠比大明要快。 到了一月中旬,鐵路公司的華工總人數已經達到了八萬多人。 雖然與合同中的20萬人相去甚遠,但這也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了,而且人數還在不斷增加。 光是一個江蘇就有接近四千萬人口,淮軍老巢安徽也有三千六百萬人口,再加上浙江、江西、河南、湖南等地逃荒來到長江口的饑民,這個時代的人口簡直廉價的令人發指。 在原本的太平洋鐵路中線中,華工的總數大約在1萬4000人左右,更多的還是愛爾蘭和其他白人勞工。 華工的表現要比他們出色的多。 而現在,【三方鐵路公司】幾乎完全是中國勞工,生產效率飛升。 原本歷史中,中線的太平洋鐵路耗時大約三年,但其中大部分時間都耗在了鹽湖沙漠和內華達山脈中了。 因此新鳳-奧馬哈的鐵路預計能在今年6月前完成。 朱富貴這一次匆匆趕來,是來親自接見華工隊伍中的復明黨的代表。 所謂復明黨,不是一個真正的政黨,而只是錦衣衛控制下的一個發動群眾的工具。 因為使用這些華工美則美矣,但其實存在一個隱患。 那就是【三方鐵路】給他們的還算不錯的待遇…… 當然了,也不是什么好待遇,就是能吃飽,但僅僅這一點,他們就很可能感恩戴德。 但感恩的對象很可能會變成美國資本家或者李鴻章的江蘇巡撫衙門。 這是朱富貴無論如何不能接受的。 進一步說,因為這些華工現在過得還不夠慘,有可能導致未來大明收編他們的時候,他們的忠誠度不會那么高。 之前大明從海外運來的華工,有一個算一個,都是面有饑色,苦大仇深,很好做工作。 滿清治下,尤其是受到長期戰場沖擊之后的底層人民,說句實話,也未見得比北美的奴工生活好上多少。 最多就是有點自由。 但這年頭……自由算個屁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