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當李鴻章坐上返程的海船,并盯著手中文件中一個寫作“范文程”中文落款百思不得其解的時候,大明皇家科學院即國子監騰龍山新校區中,已經響起了朗朗的讀書聲。 時間回到3天之前。 漫長的顛簸終于結束了,李經方睜開了眼睛。 一路上,作為巡撫的兒子,李經方自然受到了其他湘淮子弟的優待。 比如說,在皮卡車的翻斗上,大家都自覺給他讓出了一個空位,不必擁擠在一起。 但這并不能讓李經方感到開心。 這種敬愛,敬多于愛,讓人感到若有似無的疏離。 汽車穩穩停下,開車的運輸兵們并沒有給這些學生下馬威的想法,因為他們知道,這些文化功底扎實的年輕人是萬歲爺十分看重的苗子。 大明的有底子的孩子太少了,每一個都是寶貝,他們也不例外。 至于說他們現在還不是大明人…… 嗨,半年前咱不也留著辮子? 指導員都說了,偽清能把人變成鬼,咱大明能把鬼變成人,這些個小鬼,以后都是一起建設繁榮富強的新大明的同胞嘛! …… 學生們陸續從運輸車上下來了。 李經方環顧四周,發現這里原來已經在一座半山腰上了。 回頭望去,能夠看到蜿蜒而上的盤山公路,身旁的大鐵牛便是拉著大伙兒從這樣曲折的道路上來的。 不要奇怪,這是李經方第一次見到汽車,大鐵牛是他能想到最貼切的稱呼。 一直在合肥東鄉老家念書的李經方,和這個時代中國絕大部分的農村孩子一樣,對于外面的世界一無所知。 在他的生活中,一直都是宗族、私塾、四書五經串聯起來的重復。 甚至就連洋人的概念,還是這次被“父親”接到上海后才知道的。 可以說,對于即將出現的洋學堂,李經方即是好奇,又是緊張,甚至帶著一些畏懼。 “呀,你們看,這就是西洋人的城市嗎?” 忽然,一個約莫十四五歲的孩子指著遠處喊道。 李經方順著他手指的方向,朦朦朧朧能夠看到一個壯美的輪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