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喪鐘為誰而鳴? 喪鐘自然是為美帝南北雙方而鳴。 正所謂看熱鬧不嫌事大,朱富貴最好他們打個天翻地覆。 寫這篇文章主要是想給南北花旗拱火玩,順便賺點文化值,根本沒有什么深謀遠慮。 沒想到,報社的英國編輯卻十分喜歡朱富貴的觀點,文章也被順理成章地發表了。 作為全球著名攪屎棍,英國人自然也是希望美國內戰打得越久越好。 要知道,由于線膛步槍普及,而南北雙方依然執著于排隊槍斃的線列戰術,這場米國內戰實際上是人類歷史上數得著的高死亡率戰爭。 這么說吧,在這場為期4年多的戰爭中,南北雙方共死亡,是死亡,不是傷亡,75萬人。 這是米國歷史上包括一戰二戰在內的最高戰爭死亡人數。 不僅如此,我國解放戰爭打了三年,總死亡人數大約也只在60萬左右。 可以說,這場南北戰爭就是狂放北美盎撒人血的一場戰爭。 這還只是持續了四年。 如果真像朱富貴在文章中所說的那樣,打持久戰,打上十年八年,那么最終的死亡人數妥妥要過一百萬。 這可是一百萬青壯啊! 米帝現在一共才多少人! 想到那么多米利堅的孩子告別父母,踏上戰場,從此杳無音信,再也沒有回來,家鄉青梅竹馬的姑娘也只能在午夜時分摟著黑人思念情郎,朱富貴就在被窩里難過得笑出了聲。 不過戰爭到底打多久,打到什么程度,朱富貴覺得這不是自己隨便在報紙上發發功就能夠改變的。 想必自己這只小蝴蝶,就是在西雅圖拼了命扇翅膀,應該也不會改變什么大局吧…… 然而朱富貴沒有想到的是,事物的關聯性,遠比他想象的還要復雜得多…… …… 此時此刻,遠在錢斯勒斯維爾的北弗吉尼亞軍團駐地中,正洋溢著歡快與悲傷交織的氣氛。 歡快源自勝利,悲傷源自他們最勇敢的將軍正在面臨死亡。 在剛剛結束的錢斯勒斯維爾戰役中,北弗吉尼亞軍團行走了12英里山路,出其不意地抵達北方軍11軍的營地背部。 在南方軍第一統帥羅伯特李將軍的英勇指揮,和南方軍第一巴圖魯石墻杰克遜的身先士卒下,北弗吉尼亞第一軍團發起了線列沖鋒。 當懶洋洋的北方軍意識到敵人來襲,匆忙拿起武器的時候,時間已經來不及了。 他們在慌亂間根本沒有辦法排列成緊密的隊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