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飛對蕭瑀說道: “國公能夠替平民百姓著想,實在是百姓之福!” 蕭瑀搖了搖頭,說道: “其實我也知道,我等與平民距離甚遠(yuǎn),只能平時多下來走走,了解一下民生疾苦,在做事時多向百姓考慮一下,能做的也只有這么多了……你先說清楚,究竟為何?我可不相信你是為了節(jié)約成本!” 李飛笑了:“自然不是為了節(jié)約成本……我這蜂窩煤的成本極低,煤末是我用一個辦法換別人的。人工都是自己的,不經(jīng)中間環(huán)節(jié),自然便宜——其實用紅土,比不用紅土,更好!” 李飛沒細(xì)解釋,而是拉著蕭瑀去了外面,當(dāng)著他的面親手做了兩個蜂窩煤,一個用了紅土,一個沒用紅土,效果自然是立竿見影。 “而且,燒后的感覺也不一樣。”李飛看到蕭瑀已經(jīng)明白,卻又繼續(xù)解釋: “用了紅土的蜂窩煤能燒的更久一些,如果不用,雖然燒起來快,短時間溫度也高,但燒的時間短,對于普通百姓而言,這就是費錢!” 別看一塊就三文錢,但對于普通百姓來說,能節(jié)省一點是一點,哪怕是半文錢,那也是錢啊! “其實我們的定價已經(jīng)極低,相比較木炭而言,簡直就是半賣半送,如果真要做奸商,我把價定高一點就是了,何必要搞這些名堂?” 蕭瑀這一回是真的服了。 他感嘆的說道: “飛哥兒,你這胸襟,老夫著實佩服!也罷,既然你小小年紀(jì)都能這么為百姓考慮,那么只要你的爐子能跟得上,我吏部先買一百個,當(dāng)然,蜂窩煤……先來一萬塊吧!” 吏部是大部,下屬的部門可不少,一冬天下來,燒掉的木炭足以用噸來計。 問題是木炭可不便宜啊! 光這一條,一冬天花去的錢可不少! 而且吏部其實還管著其他五部冬天燒炭的事情。 蕭瑀先從吏部著手,而且不是一開始全部換用蜂窩煤,自然有他的考慮——他是吏部的老大,但平時可不過部木炭采購這類的事情,誰知道其中錯綜復(fù)雜,會有什么名堂?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如果一開始全部采用蜂窩煤,必然會引起采購部門、大炭商的反撲! 但是,如果只用一部分,他蕭瑀這點面子還是有的! 春風(fēng)化物,細(xì)雨無聲,就是這個道理! 李飛瞬間就明白了,他長揖到地,對蕭瑀說道: “李飛在此感謝國公對永寧坊及兩村百姓的大恩!” 這一單生意,對于李飛即將做的蜂窩煤生意并不算太大,但名頭絕對是頂類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