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值得注意的是,飲酒后48小時內不建議使用頭孢類抗生素,吃完頭孢,當然也不好飲酒;對青霉素過敏患者也要慎用頭孢。 頭孢菌素類藥物以及硝基咪唑類藥物,都會與酒精相互作用,導致“雙硫侖樣反應”。 服用抗生素類藥物后,如果出現全身皮膚發紅、風團塊、心悸、呼吸急促、出汗多、頭暈甚至意識變化等類似過敏癥狀的不適反應,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很多人可能分不清消炎藥、抗生素和抗菌藥物的區別,其實這是不同的類別。借此機會,陳俊也張口即來,給大家科普一下。 消炎藥,其實主要針對的是非感染性炎癥(無菌性炎癥),是由抗原刺激、無創傷性外傷、自身免疫原因等非感染性因素導致的炎癥,如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炎等疾病的炎癥。 一般包括非甾體類消炎藥,如布洛芬、洛索洛芬、雙氯芬酸等;以及甾體類消炎藥,如潑尼松、甲強龍、地塞米松等。 而抗菌藥物,對細菌、真菌等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殺滅作用,但是對病毒感染、如秋冬病毒性流感是無效的。它包含抗生素和其他一些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 其中,抗生素一般是指細菌、真菌或其他微生物在生命活動過程中產生的具有殺滅或抑制病原體作用的一類物質,如鏈霉素、頭孢菌素和青霉素等。這些物質,都是微生物代謝產生的。 比如青霉素的發現,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故事。 1928年,英國人弗萊明(a.fleming)在培養葡萄球菌的平板培養皿中發現,在污染的青霉菌周圍沒有葡萄球菌生長,形成一個無菌圈,后來人們稱這種現象為抑菌圈。 弗萊明認為,這是由于青霉菌分泌一種能夠殺死葡萄球菌或阻止葡萄球菌生長的物質所致,他把這種物質稱為青霉素。 但是,弗萊明的這一重要發現在當時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既然青霉素可以殺死葡萄球菌,就有可能殺死能使人致病的細菌。 直到1940年,英國的病理學家佛羅理(h.w.flory)和德國的生物化學家錢恩(e.b.chian)通過大量實驗證明青霉素可以治療細菌感染,具有治療作用,并建立了從青霉菌培養液中提取青霉素的方法。隨后醫生第一次用青霉素救治一位患敗血癥的危重病人,使當時無法治療的敗血癥病人恢復了健康。于是青霉素一時成了家喻戶曉的救命藥物,當時的價格比黃金還要貴。 這三位科學家的發現,使青霉素進入了人類生活,挽救了成千上萬人的生命,使人類與疾病的斗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為增進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貢獻。為此,他們三人共同獲得了1945年的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至于其他一些人工合成的抗菌藥物,則有喹諾酮類、磺胺類和咪唑類等。 像青霉素類(阿莫西林等)、紅霉素、頭孢(頭孢菌素)、環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都是常見的抗菌藥物。 開處方的時候,醫生會告知您這是抗菌藥物,藥盒上或里面的說明書上,都會注明,適合治療什么什么病原體(細菌真菌)引起的感染。 濫用抗生素對身體有很大的危害! 接下來,陳俊又仔細講解了諸多危害,以及如何安全合理地用藥,怎樣避免濫用抗生素,以及濫用抗生素的諸多后果……他講到后來,都很有些不好意思了,哎呀,本來是想簡單講幾句的,哪里曉得,一開口,就根本停不下來! 杏林道節目組記者,對陳俊豎起大拇指,贊道:“像您這么能說會道的醫生,不去當老師真是可惜了!” 陳俊謙虛地道:“其實我就是說起專業知識才能勉強口若懸河,平時也是挺悶的一個人!” 周詩語在邊上小聲嘀咕:“就你這,還悶?是悶騷吧?把我都弄得給你心甘情愿當小三,還不夠你臭屁的啊!” …… 天氣晴朗,萬里無云,夏日的h市爍金流火,陳曦和她的三個同學如約而至,穿得都很清涼。 陳曦瓜子臉蛋,皮膚潔白若精瓷,她身高體長,亭亭玉立,曲線窈窕有致,一身潔白的連衣裙,將她襯托得仿佛清水里含苞待放的出水芙蓉。尤其是笑的時候,兩行潔白的貝齒,燦爛可人,還散發出淡淡的清香。 而她的三個同學,雖然不是頂級美女,但也是中上之姿。最重要的是,她們都很清純,十七八歲的高中生,透著一股子稚嫩與青澀,這個年紀,不施粉黛,臉上的那層天然的膠原蛋白,就讓她們自然而然散發出一種年輕女孩所特有的青春逼人魅力。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