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為什么會沉迷于游戲呢?”陳俊先是告訴孩子媽媽,在家長一味地責備孩子游戲成癮之前,首先就應該思考這個問題。 孩子媽媽就陷入了沉思。 陳俊就解釋:“游戲可以讓人放松,不需要費腦力,這些都只是表面現象。而每一個游戲成癮的孩子背后,都有更深層次的心理需求,或許是在成長中遇到了挫折,或許是與家人、與同學的相處中出現了問題,所以他們才選擇在游戲中逃避、沉迷。” 孩子媽媽還沒反應過來,一旁的孩子就連連點頭,深表認同,覺得這個大哥哥真是說到咱小朋友的心里去了! 見到孩子眼睛放光,一副小雞啄米的樣子,孩子媽媽也不由開始反思,是不是自己真的做差了?對孩子缺少深層次的關心? 畢竟,孩子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是一個正在青春蓬勃成長的人!關心不能僅限于吃飽穿暖。 有的家長,尤其是老一輩的,覺得,在物質上不差孩子就行了,實則不然。心理上,精神上,更需要關心,要深層次地去了解,去溝通。還要講究方法方式。 陳俊笑著解釋:“孩子的游戲成癮問題,就像是大海里的冰山,你不能一味地只去敲打冰山讓它破碎,而應該讓海水的溫度上升,冰山問題就自然而然解決了。而家長真誠的理解、有效的關心,才是那水溫上升的法寶。不要總告訴孩子‘不要做什么’,而是應該一起討論‘想做什么’。” 陳俊“啟發”完媽媽,又拉過孩子,與小朋友進行深層次的溝通。在陳俊高超的醫患溝通術下,孩子打開了話匣子,說出了心里話! 原來,小朋友從去年進入5年級開始,就覺得學業壓力很大,到周末也被補習班排得滿滿的,完全沒有自己的時間。他像小時候一樣向媽媽訴苦,撒嬌,但是媽媽反而打了他一頓,說他這么大的人了,男子漢大丈夫什么什么的…… 然后,來來回回就是讓他不要游戲,不要開小差,要努力,媽媽是為了你好,這樣一些話! 按小朋友的話說,簡直是把他往死里逼! 有時候,甚至真想死了算了! 說到這里,陳俊就不由看了那媽媽一眼,用眼神提醒她,一定要引起重視!并不是沒有這樣的悲劇發生! 有的小朋友從大橋上跳江,有的小朋友跳樓,有的小朋友喝百草枯!有些事情,一旦發生了,追悔莫及! 孩子媽媽也是心神一震,產生了自我懷疑,我真的將孩子逼迫到這樣的地步了嗎?不至于吧?但是,這往往是家長一廂情愿的想法。若是他們能意識到,那些孩子可能就不會死了。 陳俊開導孩子一番,繼續與孩子溝通。 小朋友告訴陳俊:“大哥哥,玩游戲可好了,能忘卻煩惱!借酒澆愁愁更愁,但是玩游戲就不會更愁!嘿嘿,在游戲里,我可以掌控一切。還可以通過游戲練級,一級級通關打boss,很有成就感。與同學們聊天,也倍有面子!” 不得不說,游戲在某種程度上是減壓神器,避免了自殺。 陳俊又向孩子媽媽道:“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個性與喜好。家長應該正確認識自己的孩子,根據孩子的特點去一起規劃他的生活。” 然后,根據這個小朋友的情況,陳俊就與孩子媽媽,以及孩子一起,共同商定了一套玩游戲的管理辦法——用孩子的表現積分來兌換游戲時間。 大家達成共識,小朋友每天都可以玩一個小時,周六可以玩兩個小時,但是平時上課時間絕不能玩。另外,這些時間根據小朋友的表現的變化而定,比如周五完成不了作業,那周六玩游戲的時間相應就會減少。了解到小朋友喜歡打籃球,就約定每周日為“籃球日”,允許他和同學相約打球。 這樣一來,小朋友有了參與感,既尊重了小朋友的意愿,也培養了他尊重規則,更要讓他學會自己選擇。 當然了,最重要的是,陳俊給孩子進行了心理疏導。要是沒有陳俊的參與,即便有這套方法,孩子也不會聽家長的。 孩子也當場表了態,自己一定能做到的!可把孩子媽媽樂開了花,心說,這一趟幾百公里,沒有白來!陳醫生就是厲害!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