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特種水泥-《重生之大建筑師》
第(1/3)頁
中國生產水泥的歷史已經有七十多年了,1906年,由開平礦務局總辦周學熙開辦啟新洋灰股份有限公司。
該廠以當地北大城山石灰石和唐坊黑粘土為原料,并購進了丹麥史密斯公司2臺回轉窯,采用干法生產龍馬負太極圖牌(俗稱馬牌)水泥,年產約25萬鐵桶(約4.25萬噸)。
啟新洋灰公司的建成投產,標志著我國水泥工業的誕生和百年我國水泥工業史的開端,啟新洋灰公司因此也被譽為“我國水泥工業的搖籃”。
1907年,上海清華實業公司總經理程祖福,根據當時湖廣總督張之洞的出示招商,集股白銀30萬兩開辦了大冶湖北水泥廠;由于生產的“寶塔牌”水泥質量優良,先后榮獲南洋勸業會頭等金、銀獎牌各一枚及美國巴拿馬賽會一等獎。
1921年,中國最早投產的濕法水泥廠——中國水泥廠開始建設,采用德國濕法技術,于1923年建成。
1939年,采用國產設備建設立窯生產線的昆明水泥廠開始建設,這是中國水泥生產技術發展的第一個里程碑。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抗日戰爭爆發的20多年間,當時我國共有16家水泥企業,年生產能力為245.1萬噸;這些企業大都購進了當時較為先進的技術設備,如濕法回轉窯,在生產技術上我國有自己的技術人員和水泥余家,我國水泥在國際上已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抗日戰爭爆發后,中國水泥企業遭到了巨大破壞,到1949年,全國只有14家水泥廠,年生產能力不足300萬噸,而實際年產量僅有66萬噸。
新中國成立后,通過接管官僚資本企業,修復遭受戰亂破壞的設備,組織恢復生產等一系列工作。全國總共有18個大中型水泥廠相繼恢復生產,1952年水泥產量達到286萬噸。
1953年,為適應經濟建設發展的需要,配合“一五計劃”的實施,國家出資開始大規模從東德、羅馬尼亞、捷克等東歐國家引進水泥成套設備建設新廠;這一時期先后建設了大同、永登等十個廠,水泥工業得到迅速發展。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國內已經不滿足于引進國外設備,也開始了自行研究生產工藝,1958年,第一個采用國產窯的水泥廠——湘鄉水泥廠開工建設,該廠采用了我國自行設計制造的第一臺華新窯。
“華新型窯”和“小屯型窯”被確定為當時我國水泥工業干、濕法發展的主導窯型,這是中國水泥生產技術的第二個里程碑。
然后開始向國外輸出水泥生產設備,以“經濟援助”的方式幫劣柬埔寨、阿爾巳尼亞、盧旺達等國家建設了一批小型水泥廠。
到如今,國內的水泥產業已經有了巨大的進步,但是因為發展階段的關系,和國外還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在改革開放后引進了一批日本的生產設備。
同時在水泥的型號上,依舊以普通水泥為主,利潤率較高的特種水泥、高標號水泥等質量和產量都跟不上時代發展的需求。
現如今的建筑材料主要就是鋼筋混凝土,鋼材的話國內有那么多鋼鐵企業,甚至還有專門的鋼鐵院校,林樓要是想合作,去找北京鋼鐵學院更合適,所以就把水泥作為第一個項目。
國內對特種水泥的需求日益增加,要是能早點解決這個問題,不僅可以為國家節省大量寶貴的外匯,還能給自己帶來豐厚的經濟利潤,而且自己日后想在國內設計個什么高質量的建筑作品,也不用尋思著從國外購買水泥了。
“水泥?水泥的型號太多了,不知道您想主攻那個方向啊?其實我們研究所現在就開設了好幾個和水泥有關的課題,要不你們先看看我們手頭的課題,要是有合適的那就再好不過了!”黃愛國心動了,這要是剛好碰到我主導的課題,那可就太好了!
“對,我們最近正在研究國內新引進的日本水泥,一旦突破,就能幫國家節省大量外匯,而且現在已經有一些進展了,別的什么都不缺,就缺資金了!您要是不相信,咱們明天就可以去研究所看一看。”
“去肯定是要去的,畢竟在合作之前我們需要對貴單位的實力做一個綜合測評,這些測評包括人才、設備等各個方面;不過您說的這個項目就不必了吧,這些水泥的配方、生產工藝肯定已經注冊專利了,我們就算能突破也沒辦法獲取多少利潤。”周雅倫也是做過功課的。
“你們為什么這么看重專利?咱們國家現在外匯這么緊張,還要花大價錢從日本人手里買設備,不就是因為這項技術沒有突破么?現在好不容易已經看到希望了,為什么不繼續做下去?”黃愛國還是沒轉過彎來,或者說眼下的研究機構,大多都缺乏市場意識。
“很抱歉,黃先生,您所說的情況我也有些了解,不過我們是商業公司,一切自然以利益為核心。”周雅倫說這話的時候徐家平有點緊張,不過一想到人家是香江人就釋然了,香江人不都是這樣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化州市|
会泽县|
乌海市|
浦县|
福安市|
乐东|
江阴市|
墨江|
清苑县|
邯郸县|
梧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麦盖提县|
宝应县|
杭锦后旗|
丹凤县|
苏尼特左旗|
安庆市|
宕昌县|
拜城县|
文登市|
涟源市|
云龙县|
吴堡县|
象州县|
涪陵区|
连江县|
江川县|
海晏县|
泌阳县|
内江市|
许昌县|
黄石市|
广宁县|
兴国县|
溧阳市|
伊金霍洛旗|
射洪县|
武川县|
日喀则市|
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