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陳超把編織部的兩個正副部長——黃火和小花喊過搓苧(苧)麻,而他則騰出手來,搗鼓天元部落的第一臺腰機。 已知原始腰機的主要工具有:前后兩根橫木,相當于現代織機上的卷布軸和經軸。 它們之間沒有固定距離的支架,而是以人來代替支架,用腰帶縛在織造者的腰上;另有一把刀、一個杼子、一根較粗的分經棍與一根較細的綜桿。 織造時,織工席地而坐,依靠兩腳的位置及腰脊來控制經絲的張力。 通過分經棍把經絲分成上下兩層,形成一個自然的梭口,再用竹制的綜桿從上層經絲上面用線垂直穿過上層經紗,把下層經紗一根根牽吊起來,這樣用手將棍提起便可使上下層位置對調,形成新的織口,眾多上下層經紗均牽系于一綜,“綜合”一詞便由此。 當緯紗穿過織口后,還要用木制砍刀(即打緯刀)打緯。杼子可能是一根細木桿,也可能是骨針,上面繞有緯絲。 原始腰機已經有了上下開啟織口、左右穿引緯紗、前后打緊緯紗三項主要運動,具備了最基本的紡織織造功能,展示了構成織物的基本原理。 與編織技術比較,是一大飛躍。原始腰機實現了經緯紗縱橫交織,織成了布帛,從而使人類告別了草衣木食的蒙昧時代,進入了服用紡織品的文明時代。 原始腰機也是最古老、構造最簡單的織機之一。 弄明白大概思路后,陳超又動用金手指,找了張大概的參考圖。 現在有圖有思路,就可以直接開整了。 ~~~~~~~~~~~~~~~~ 當陳超看到那張,甚至算不上衣服的布片后,心里百感交集。 而黃火和小花的心里也是五味雜陳,搞這玩意,可比單獨搓草繩,編草鞋,累多了…… 現在成品出來了,她兩才有膽子開口詢問副首領這是干啥的。 畢竟這玩意吧,又不像草繩又不像草鞋的,她兩猜了好多回,也沒猜到這到底是干嘛的。 陳超想了一下,答道,“這跟咱們的獸皮衣服用處是一樣的,現在天氣熱了,身上再穿獸皮,每天都捂得一身汗。 可是咱們新弄出來的這種麻布就不一樣了,穿在身上又輕又軟又涼快。 等以后我再多弄幾臺腰機,你們編織部里的草繩活計先放放,都讓人來弄這個。 爭取在這個月內,趕在夏天徹底到來前,讓咱們整個部落的人都換上這種麻布做的衣服。 最好每個人都能有個兩套到三套的樣子,兩套換洗,一套備用。 不過可以先每個人都來一套,剩下的兩套,再慢慢添上。” 于是乎,整個天元部落的夜間活動又多了一項,那就是上完普通話學習的夜校后,還需要從編織部領取屬于自己苧(苧)麻,幫忙放在腿上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