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實驗區域氣候極其干燥,山體震顫,煙塵貼地升騰,一切污染物都被密封在了深深的地下。 這場景讓項偉榮想到了曾經遇到過的地震,類似干燥的環境下,山川也會出現差不多的煙塵。 指揮室內項目首席工程師、年近七十的古德羅夫看著顯示屏, 很是淡定的說道:“同志們,這大概是全世界監測條件最簡陋的一次地下核試驗。” 一旁的帕維爾一聽,微笑著接話:“老伙計,我們本就只需要保證它會響就可以,至于研究數據,當年咱們蘇聯幾百次試驗的那些個數據,你腦子里就裝著不少。” 不僅一個人的腦子里裝著, 是很多人,且大量絕密資料都被復制, 甚至直接都帶到了非洲。 大炮仗會響就成,該有的數據集團早就有了,這個同別家搞試驗有極大不同。 別家是內賊最難防,蘇聯人干脆連家都沒了,也就不存在內不內賊的問題,這人總得為自己的吃飯問題考慮吧。 古德羅夫原本都有蘇聯的技術中將軍銜,被帕維爾挖走、秘密離開莫斯科前,還特意去了趟紅場。 當時看著克里姆林宮頂部旗桿上飄蕩的三色旗,再次確定這不是他的祖國,然后毫無留戀的走了... 古德羅夫此刻笑笑,道:“還得感謝你們,美英法的我們也有不少,不是嘛?” 附近能聽到對話的人都笑笑,他說的是事實。不是集團其它途徑搞來的數據,也是從蘇聯帶回的。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包括克格勃在內的那些個情報機關, 當年潛伏在西方世界的人可不少, 如今都還有。 不少人一待就是幾十年, 只有華夏他們滲透不了! 不是同志們不努力,實在是條件不允許,那張高鼻子藍眼睛的臉就是個無解的難題。 同一型號的大炮仗到目前為止,集團已經制造了三枚,還有5枚正常裝藥,也就是兩萬噸級的也即將組裝。 這一批只造這么點,小家伙而已,研究所到這會將攻克重點轉向氫彈與彈炮結合上。 “這一聲響,就算我們的火箭還在試驗階段,也沒有誰敢忽視我們。”古德洛夫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