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正午攻勢(二十五)-《大明梟臣》
第(3/3)頁
這種問題,在正統初年已經顯現,此時經歷了明仁宗和明宣宗的保守時代,大明已經不再是明太祖和明成祖那個四處出征,威勢稱霸天下的時代了,愈發保守的戰略和明宣宗因為和其叔父之間的矛盾而產生的對于軍隊的特殊對待,讓這些士兵一方面隨著軍隊地位的不斷下降,自身的地位和待遇也出現了嚴重的下降。
此外,軍事方面因為戰略保守的緣故,不僅僅是單純的地位下降,還有因為戰略上不再被需求而導致的邊緣化。這種邊緣化,比起來待遇的下滑都要更可怕,明宣宗是選擇了直接放棄大量的遠方疆域的控制,大量的士兵因此不再被需求。
不是待遇的下降,而是出現了根本沒有與之相匹配的待遇,在這種情況下,衛所制不僅僅帶來了衛所士兵生活的窘迫,待遇的不堪,甚至是逐漸失去生存的空間。
因而時間到了明英宗正統初年,根據《水東日記·卷二二·府衛官旗軍人數》中記載,衛所的逃兵人數居然到了一百六十多萬人之多,在許多地方,衛所制度已經難以繼續維持,不得不開始采用募兵制。
姜榆罔的這些莽古堡士兵,正是預計以募兵制的招募而來的士兵的身份加入明軍,但是這里面仍然存在不小的問題,那就是姜榆罔的軍官等級太低了。
作為衛所百戶的他,是沒有資格作為招募而來的上千士兵的將領指揮的,甚至就算官職更高一些,也有很大可能不夠,因為戰兵人數實在太多,不僅沒有合適的官職和編制來安排,也沒有與之相匹配的糧餉供應。
現在之所以孟養城能夠提供給姜榆罔的莽古堡充足的糧餉,是因為麓川之戰,明廷本來的投入就非常之大,而白千帆為人清廉,在士兵傷亡嚴重的情況下,把所有可用的糧餉都投入到了作戰的士兵身上,而一旦當戰爭結束后,就沒有地方來找到足夠的資源來供養姜榆罔的這些莽古堡軍隊。
無論從行伍編制,還是物資供給,姜榆罔的莽古堡都很難在戰爭后維持住,除非有一個轉機,那就是姜榆罔能夠立下足夠多的功勞,成功升任到千戶甚至更高的官職,同時麓川之戰中,大明取下足夠多的戰果,有空間在麓川本地建立起千戶所或者衛所,這樣才能夠保住姜榆罔的莽古堡,并且姜榆罔自己能夠繼續管理控制莽古堡。
而眼下的這場戰斗,更是一場絕對不能輸的戰斗。而贏下這場戰斗,一方面姜榆罔能夠積攢下來足夠多的軍功,另一方面大明能夠成功穩住戰爭的后方,繼續在江頭城方向的消耗持久戰,并穩步擴大優勢。
也就是說,只要成功守住江頭城,那么姜榆罔自從穿越到麓川之后所做的努力很有可能就不會白費,能夠保持自己的勢力,進而在更多的地方發展自己的抱負。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江县|
鄂托克前旗|
南澳县|
天祝|
滦南县|
阆中市|
富裕县|
宜兰县|
平舆县|
丹东市|
姚安县|
金湖县|
金堂县|
闻喜县|
湄潭县|
乌拉特前旗|
鸡西市|
曲麻莱县|
莱阳市|
临泽县|
乐东|
安达市|
安福县|
潼南县|
大埔区|
绥中县|
南平市|
凯里市|
汝城县|
普定县|
思南县|
榆林市|
光泽县|
新民市|
宜兰县|
凯里市|
吴川市|
渝中区|
南投市|
永福县|
宁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