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一章 正午攻勢(十一)-《大明梟臣》
第(3/3)頁
以一些人從表面上看來的,不負責任的分析的說法:明軍有一支十幾萬人的部隊,而麓川軍在江頭城只有幾萬人,在孟養地區也只有幾萬人,明軍面對他們是具備優勢的。
而明軍一路從孟養深入麓川,獲得勝利,后來又無法攻破江頭城,徹底擊敗麓川勢力,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勝利,說明明軍的真實戰斗力不堪,或者說不夠適應麓川的環境,只能依靠人數優勢在戰爭前期獲得優勢,而一旦進入麓川腹地,人數優勢不足以支撐戰爭的勝利時,明軍就難以取得進展了。
這種說法是極其不公平的,極其不負責任的。因為首先明軍這十幾萬人的部隊是出發時的數量,在戰爭中要面對大量的損耗。而孟養地區是麓川的核心地區,其地理范圍相當寬廣,北至青藏高原南麓的阿薩姆王國,南至阿瓦王國,這里有大量的城鎮村寨,明軍不可能對這樣廣闊的地區在短時間內實現有效的控制,只能在最初的進攻中占據最主要的據點。例如孟養城,和孟養城附近的一些重要營寨。
但是要注意的一點是,就算是占據了這些主要的營寨,一定程度上在表面上控制了孟養地區,而在實質上,這些主要據點之外的孟養地區,還是掌握在麓川勢力手中的。而明軍實際上是兩次在孟養發生戰斗,第一次和第二次,都要面臨數萬的麓川士兵,也就是說孟養一帶的麓川士兵可能在數量上,要兩倍進行看待。
而明軍在戰爭的過程中,還要發生大量的損耗,這些損耗是難以進行彌補的,這里就要聯系到英宗時代,衛所制開始發生的逐步變質了,逃兵變多,并沒有足夠的兵力支援;其次就是明朝本身也不具備,或者說不支持更大數量的兵力調動,能調集起來最初的十三萬人,已經是極限了,后續并沒有能力有效補充兵員。
隨著戰爭,明軍的人數不斷減少,而麓川之戰并不是一場短暫的戰爭,它涉及到廣大的區域,和相當漫長的時間,也就是說,除了最初的時候,到了后來,明軍總共也沒有那么多軍力,一直拿十三萬的總人數去進行軍力比較,本身就是不可靠的。
其次,明軍的軍力布置是分散的,全部的明軍,尤其是進行到了戰爭后期,深入麓川腹地時,總數少于十三萬人的明軍,分散于從孟養到江頭城的各地,這些明軍之間存在相當長的距離,尤其是位于孟養城后方的軍隊,與江頭城附近的軍隊之間,可能有兩天以上的行程。
在古代的戰爭環境下,這種行程和距離,就等于這兩地的明軍其實是兩支不同的軍隊,他們之間很難進行支援,如果說發生了軍隊的移動,那也是軍力布置調動層次的調動,而非支援。
也就是說,明軍雖然人多,但是軍力布置是分散的,而每一處分散的戰場上。麓川軍的人數都是多于明軍的。僅僅從后來的表面回推當時的戰爭情況,所存在的最大的不合理性,就在于每次都是拿全部的明軍去比對部分戰場上的麓川軍。
舉個例子,拿明軍最初的全部人數,十三萬人,去對比江頭城的十萬麓川軍民,看似是優勢,但是明軍兵臨江頭城下時,剩余的兵力已經在七八萬人左右,面對江頭城的麓川軍并無人數優勢。
更可笑的就是那總的明軍人數對比孟養城的麓川軍人數,以姜榆罔現在所見,進攻孟養城的麓川軍有四萬人,明軍總數十三萬人,比起來麓川軍豈不是有著壓倒性的優勢?
第(3/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蓥市|
微博|
富民县|
平陆县|
阿坝|
龙江县|
安庆市|
长宁县|
礼泉县|
元朗区|
云林县|
汤原县|
庆云县|
汉阴县|
娄烦县|
泽普县|
伊宁县|
清涧县|
长宁县|
墨玉县|
巴马|
潞西市|
梓潼县|
方城县|
湘潭市|
潮州市|
织金县|
连山|
社会|
丘北县|
长垣县|
龙川县|
桐城市|
南溪县|
平安县|
鸡西市|
沐川县|
祁门县|
汝南县|
清涧县|
西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