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麓川的呼吸(八)-《大明梟臣》
第(1/3)頁
因為嚴重的傷亡損耗和防線構筑的戰(zhàn)術失敗,孟養(yǎng)城防線的情況其實非常不容樂觀。
與姜榆罔最初得知的準確數(shù)字:約七千的戰(zhàn)兵,七千左右的后勤方面的民夫工匠進行比較的話,很可能實際剩下的人數(shù)非常不容樂觀。
實際的情報分為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當前的防線狀況,另一方面是實際的有生戰(zhàn)力。
相對于戰(zhàn)力人數(shù)來講,防線狀況相關的情報其實是比較好獲取,相對也要更加準確的。道理很簡單,有生戰(zhàn)力的偵查統(tǒng)計需要較大程度上深入所要調查的軍營,了解到一些比較機密的情況。
而對于防線的情況,只需要簡單的觀察就可以做到了,畢竟每一處防線,位于其中負責防備任務的是明軍還是麓川軍,這些都是擺在明面上,一眼就可以看清楚的事情。
姜榆罔對于情報的掌握主要在于孟養(yǎng)城的四道關鍵防線,第一道防線自然是他所控制的莽古堡。要注意的一點就是,莽古堡并不等于莽古山,莽古山其實是孟養(yǎng)城西南方向的一系列山脈的總稱,但是這些山脈總體上海拔不高,至多有三四百米的樣子,同時大小也比較有限,所以也沒有細化出來很多名字。
對于莽古山脈的群山的命名,總體上分為兩個規(guī)則。
第一個規(guī)則是莽古山外的人對于這些山的叫法,總體上將海拔最高,山體范圍最大的莽古堡所在的山體稱為莽古山,而以南的山脈則稱為莽古山南山。
第二個規(guī)則是莽古山中的居民對于莽古山的稱呼,因為莽古山西側的山體普通山體較為平緩,距離山外的道路和其他聚居點也更近,所以莽古山中的山寨基本上都在此建立,在居民眼中,只有這里一帶才是真正的莽古山,而其他地方的山則被冠以含糊不清的說法,如“北邊”,“東邊”,又或是“孟養(yǎng)城那邊”和“阿瓦那邊”。
而姜榆罔所能掌握比較準確情況的范圍主要集中于莽古堡所在的,在莽古山局面看來是“北邊”和“孟養(yǎng)城那邊”的地區(qū),以及莽古山西側的曾經(jīng)的山寨聚集區(qū)。
這些地區(qū)是莽古堡的直接控制范圍,無論是秘理院還是神狩院,都是情報分部在這些地區(qū)有建立的,這一帶也算是姜榆罔最為了解的地方。
在這一帶,總共有大約一千人左右的兵力,防線以據(jù)點的形式存在,每一個據(jù)點在理論上有一個百戶負責防務,但是據(jù)姜榆罔的所得到的情報,實際上每一個據(jù)點只有幾十人上下,是要少于一百人的。
也就是說,實際上,在莽古堡周圍的零散防線上,真正能夠參與到戰(zhàn)斗中的戰(zhàn)兵數(shù)量可能是在五百人上下,這些人最多能夠抵御兩到三千麓川軍,相對于數(shù)萬人的麓川大軍,只能起到阻擋攻勢的作用。
莽古堡是這些防線中人數(shù)最多的地方,算是莽古山防線的核心。事實上,如果不是莽古堡的建立,把莽古山一帶的居民匯集起來,是沒有辦法保證明軍在莽古山一帶的防線存在的。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北市|
额济纳旗|
杭州市|
金阳县|
甘孜县|
吉木乃县|
肇东市|
景宁|
新兴县|
浮山县|
宁夏|
萍乡市|
繁峙县|
新田县|
武强县|
内江市|
闽清县|
蒙城县|
兴安盟|
东兰县|
吕梁市|
二连浩特市|
玉门市|
岳西县|
青河县|
茌平县|
赞皇县|
随州市|
耿马|
黄龙县|
南陵县|
芦山县|
京山县|
敖汉旗|
丹棱县|
陕西省|
科技|
祁门县|
永顺县|
赤水市|
泰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