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爸,你在食品廠干了二十年,在這件事兒上你比誰都有發言權,就是那個大老板也未必有你懂的多,你真沒必要把這個人看的那么厲害。” “小鳴,你這個態度可不對,這叫什么,這叫驕傲自滿,這叫看不清自己的斤兩,你爸我是干了二十年,但頂天就是個修機器的,和人家大老板能比嘛!” 張河山板下臉,不滿的教育了張一鳴兩句。 “是是是,爸,我知道了。” 張一鳴是真無語,不過想想這個場面也是挺好笑的,他爸因為自己而批評自己,也是絕了! 日子如流水而逝。 3月15號,消費者權益保障日這一天,食品廠正式動土。 張一鳴跟著譚紅梅以看熱鬧的身份去了現場,眼看著在此矗立著幾十年的廠房轟然倒塌,他還看到,在廠房倒塌的那一瞬間,父親的眼角濕了。 鳳凰涅槃,沒有浴火,何來重生。 對于通遠食品廠是,對于張河山本人也是。 從這天起,張河山就像是換了個人,每天天不亮就出門,晚上月上柳梢頭才回,有的時候甚至就在工地上對付一宿,真的是把全部的心血都投注在了食品廠上。 盡管身體看著消瘦很多,臉色也微微憔悴,但是張一鳴從父親的身上很明顯的感受到了那種久違的激情。 另一邊,遠在千里之外的東灣,‘鳴振通訊設備公司’也進入了土建階段。 設計圖是張一鳴親手畫的,盡管沒有親臨現場,但是憑借著腦海里那些印象,張一鳴的設計圖可以說是既實用又充滿了時代感,就連負責土建的施工方看到圖紙都驚訝的不行,一再的問李振庭,這個設計師是何方高手,有機會一定要引薦一二。 李振庭當然也是被震驚到的,他真的不相信張一鳴沒有來過東灣沒有來過開元路,因為張一鳴的設計圖不僅僅是結構上的設計和規劃,還很細致的結合了當地的土質和氣候做了很多細節上的說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