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漸漸的,大家都開始斥起了弟弟,有的人忍不住,甚至已經準備幫弟弟多報幾個補習班,說不定還有機會。 【我已經給弟弟報了一個英語補習班,希望第一的英語可以和教授一樣的流利,這樣也不枉我花了這么多的錢!】 【而我已經給弟弟準備了一個有關于科研的興趣班,希望弟弟能夠在十八歲的年紀,熠熠生輝!】 …… 畫風越來越歪,還是有人沒忍住,扯了扯,嘴角提前打破了這尷尬的局面:【友情提醒你們一句,現在給你們18歲的弟弟報補習班也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我們池教授,是十三歲就開始當老師了,并且十三歲那年已經拿下了人生第一個諾獎。】 并且這不是口說無憑,而是直接搬來了百科上面的截圖,果然如此,特別的精準。 百科上的截圖果然是很了解池未的,上面的獎項太多,密密麻麻的,光是看一眼就已經很暈了,但這還是人家一步一個腳印得來的。 誰看了以后不說絕。 網友們再一次陷入沉默,十分嚴謹的將上面的每一個字都來回的品味了好幾遍,然后——不爭氣的哭了。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如今他們甚至覺得自己活著都是在浪費空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