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抗議也沒有用,宮羽直接按掉了電視機的靜音,認真的欣賞了起來。 剛剛唱完歌后在看公屏聊天互動,宮羽都沒聽到接下來要頒的是什么獎。 因為格萊美頒獎典禮所設立的獎項越來越多,本屆就一共共設立了107個各類獎項,所以其實每年總要在正式的頒獎禮舉行之前就已經先期公布大部分獎項的得主了。 而在晚上的格萊美頒獎典禮上實際上只是頒出剩余的少部分獎項,除了一些一定會出場的獎項,比如最佳新人、最佳年度歌曲、最佳年度專輯這類的獎項之外,其他的什么獎項要在現場頒,完全看組委會的意思。 不過,沒聽到也很好猜,在表演的是一個叫做艾麗西亞的女歌手,今年45歲的阿姨,是米國一個很著名很有資歷的rnb女歌手。 在演唱的曲目《今夜請別離開我》,風格類型也是rnb中再細分的靈魂樂。 因此,接下來的獎項不出以為應該是“最佳rnb歌曲”或者“最佳rnb專輯”之類的。 之所以有那么多獎項,也是因為米流行音樂的分類極多,爵士、藍調、搖滾、edm、嘻哈、節奏藍調,節奏藍調又有放克,又有靈魂...... 這些類別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它們的名字,讓人不得不聊得那種。 咋看之下,這些類型的名字個個都好像很高大上,很厲害的樣子,但其實只要一推敲,全是有點毀三觀的,大多都是直接往人的下三路走的。 比如爵士樂。 “爵士”這名字高大上吧? 爵士最早出現在19世紀末期,然而,在當時它還不叫“爵士”(jazz),它最初被稱為jass,最早來源于新奧爾良紅燈區的暗示語“jassing it up”。 同時,俚語中的“jass”指的是啪啪啪中的短暫高潮,由于十分粗俗,公眾自己都難以接受,因此后來改寫為jazz,隨后jazz這個詞才開始普及和流傳,成了我們今天說的爵士。 接著,放克(funk),也譯作瘋克,這個詞在俚語中,經常用來形容什么東西味道很難聞,有濃烈惡臭味,或某些事物很糙。 雖然米國的黑人爵士音樂家最初用“funky”一詞來形容一種節奏群比較輕柔緩慢的音樂,但知道現在不少音樂理論家們依然認為funk和rock&roll一樣,是一個關于“姓”的委婉語。 沒錯沒錯,你真的沒聽錯,搖滾rock&roll最早也不是什么好詞,大家都默認這詞跟那個有關。 知道一切后突然都不敢大聲唱“i love rock&roll”了對吧,汪老師要是在我面前高歌“讓我們一起搖擺”,可能我會拔腿就跑,畢竟我不搞基。 當然,這些只是個玩笑話。 還有朋克(punk),這詞也不是什么好詞,在俚語里是小流氓、廢物、j女、**、低劣的等意思,雖然說現在的意思有所改變了,但也別真以為別人說你朋克就是在夸你有個性了,指不定就是很簡單的在罵你而已。 而嘻哈(hip-hop),也很有意思,這個主要是中文翻譯有點不知所云了,嘻哈嘻哈,好像很酷的樣子,玩嘻哈的還發明各種“專業”術語,讓人看起來就覺得很高端。 其實吧,hip在英文里是pp、臀部的意思,hop則是“跳”的意思,所謂hip-hop,本身就是很直白的在說“我們大家一起來嗨起來,都把屁股給我抖起來”,真的就是那么簡單...... 還有什么? 第(2/3)頁